红古区米家台村,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目标,近年来,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采取“能人投资+村集体资金入股+村集体土地入股”的模式,由返乡人才和党员能人投资成立合作社,种植水果玉米、蔬菜、麒麟瓜,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和美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途径和城镇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地区形象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市各县区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条各富特色的新路子,通过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和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起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和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的提升。

借力区域优势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资料图】

城关区伏龙坪的头营村,一家家特色农家乐,吸引市民周末游。回村创业经营农家乐的年轻人张翔信心满满地说:“我想我们这里肯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现在让我去外面发展我都不去了。”城关区为创业者提供“大舞台”:促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该区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村庄区位地段、所属类型、资源禀赋、发展现状、短板优势后,科学合理确定发展方向,务实渐进推进创建工作。

城关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该区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首先注重全覆盖打造,突出集聚提升。以发展精品特色旅游、农业特色小镇、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打造集民俗、休闲、娱乐、购物、餐饮、度假于一体的城市人的新生活圈,形成南北呼应、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组团。注重与周边乡村一体化发展,在原有基础上有序改造提升,促进村民集中居住和连片建设,走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农贸型、交通枢纽型的发展路子,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据介绍,以“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为目标,城关区推进全域环境整治、村庄绿化亮化、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村域主导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健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全区处于领先水平。今年,该区发挥区位优势,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尤其注意保留乡村风貌,保护村庄传统格局、风貌、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

七里河区今年将创建6个区级“和美乡村”,分别为西果园镇周家山村、王家坪村、柴家河村、西果园村、堡子村、袁家湾村。对照和美乡村创建标准,该区各乡镇在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明确乡村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创建行动,成熟一个、认定一个、授牌一个,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成为引领区域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典范。其中,该区的沈家岭、湖滩两个村,是2023年七里河区计划创建的市级“和美乡村”典范,今年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火爆了一夏。

湖滩村位于七里河区南部山区,距城区约18公里,是古丝绸之路兰州南古道交通要道重要补给站点。近年来,湖滩村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紧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机遇,立足本村特色,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突出湖滩山水、文化、风貌、生态四张牌,牢牢把握湖滩村古丝绸之路兰州南古道地域文化品牌,对照全镇“一轴两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地域文化为灵魂、以产业发展为根本、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大力建设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变化。

七里河区全面打造红色沈家岭,紧紧依托沈家岭战斗遗址的红色资源,把隐匿在黄土中的革命历史信息通过纪念性景观呈现出来,以原第一、二、三道战壕构成的环形工事区域向南延形成纪念空间,按照当时战斗方向及游览动线关系自南向北形成“一廊、六区、两中心”的格局,以红色文化长廊串起红色教育体验区、红色文化传承区、乡村健身步道区、乡村民宿休闲区、千亩花开观赏区、中央厨房服务区6个区块功能,以及红色教育接待中心和电子观影中心配套服务。沈家岭现有红色资源:沈家岭红色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犄钥亭、战地沙盘、微缩型战壕、七彩漫湾窑洞、王学礼等烈士牺牲纪念地、小白杨营区、红歌汇、红色食堂等。

拓展“美丽乡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皋兰县学习借鉴浙江省“千万工程”成熟做法,围绕创建“梨韵什川”城乡融合新典范,推动形成一批休闲旅游型、民俗文化型等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什川镇上车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车村依托古梨园资源优势,坚持以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为依托,巩固提升新农村建设经验,科学规划村庄布局、狠抓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工作,积极发挥旅游服务、商业服务综合性服务职能。如今,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村庄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兰州近郊休闲旅游好去处。

今年60岁的尚小菊是上车村的村民,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向来上车村休闲游的游客售卖新鲜的白粉桃。“以前桃子成熟了,我只能和老伴儿拉着桃子去兰州市区卖,路上一来一回,磕坏了不少桃子,成本高也挣不上多少钱,现在好了,我们村子的旅游做起来了,从四月梨花开的时候一直到现在,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可多了,我的桃子和梨从树上摘下来就能卖出去,收入也多了不少。”尚小菊笑着说。

当地村民魏孔鸿,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在上车村开起了一个占地5亩多的农家乐,不光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了村民的就业,发展了村集体经济。什川镇副镇长陶世伟介绍说,近年来,皋兰县立足农业优先型,依托什川梨园资源禀赋和“一镇一园”产业基础,与历史文化、区位优势等相结合,大力发展集产业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化农业。眼下,仅上车村桃园街,就有38家农户开办了农家乐,发展“庭院经济”,附近村民也在自家门口出售从地里摘来的各种野菜、自家晾晒的果皮、果干等,真真切切让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产业兴旺不仅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基石,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着力点。9月3日,榆中县河湾村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拉开了该县以产业“引路”农民富、人居“靓丽”乡村美为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美丽画卷。

榆中县政府副县长李敬强介绍说,该县借鉴浙江做法,通过对18个乡镇238个村进行全面调研,最终筛选确定了今年榆中县计划创建的市县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名单,其中市级示范村6个,县级示范村8个,14个示范村按照“一村一方案”的要求,编制了实施方案,河湾村率先而动。当日,马坡乡河湾村四社村民刘海业正在改造院落,记者了解到,他家是全村先行试点的示范户。当日,记者还走进河湾村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的育苗大棚里看到,9位劳动能手正娴熟地移栽白菜苗。该园区负责人张青山介绍说,园区以绿色冷凉型蔬菜为重点,打造集育苗、繁育、绿色、科普、试验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园。致力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全链条”的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及辐射带动榆中县南部二阴山区2个乡镇、36个行政村、12000余农户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榆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立荣介绍说,榆中县农业农村局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牵头部门,责任重大。他说,“美”是乡村发展的前提,“产”是乡村发展的关键,“特”是乡村发展的切口,榆中县以“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融入农村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强化科学管理和科技装备支撑,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重点打造紧盯“牛羊菜薯药”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巧打生态品牌 夯实硬件“美”先行

建设和美乡村,“美”是题中之义。安宁区忠和镇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将村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家每户院里院外,都打扮得非常干净整洁,大伙儿住得开心又舒心。干净的农家小院花团锦簇,规范化的种植养殖基地生机勃勃,标准的温室大棚排列有序……安宁区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广袤农村逐渐变身整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幸福的和美乡村。

该区靠着深挖产业、文化、生态等地方资源,探索发展多元带动增收的富民产业,全力以赴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九合镇依托兰沟村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业,全力建设兰沟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示范村,形成富绿源千亩花海、钙果观光种植园、邹应龙红色教育基地、百亩桃园、景盛源世外杏园的乡村景观轴线,打造兰沟村生态文化旅游一日游线路。金沙村开发枣园800亩,建设农家乐餐厅、自营烧烤区、休闲垂钓区、有机枣园,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曹家湾村依托天斧沙宫独特的自然风貌,建成集生态娱乐、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村。“在家门口务工,吃住在家,省了务工成本,既能照顾好家里,又能增加收入。”看着日子越来越好,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旅游业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

今年,该区忠和镇不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改善乡村整体面貌,通过“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和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实施六合、平岘、崖川等村卫生厕所改造1170座,完成各村危旧房整治提升91户,建立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机制和社会化运营模式,累计清理各类垃圾2万余吨,清理乱堆乱放920余处。该镇各村家家户户齐动手,让从前的旱厕变成了干净的卫生间,让原来随处可见的草堆改成了规整的小菜园,过去遍地走的鸡鸭圈进了篱笆栏,告别了垃圾、污水,拆除了私搭乱建,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显著提高,推动形成村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永登县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地打造了一批具有永登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进位于312国道旁的大同镇郭家墩村,整洁的村落,洁白的墙壁,笔直的道路无不显现着村庄焕然一新的“颜值”。村庄内,一股泉水蜿蜒盘旋在村庄内,精心种植的各种植被、树木郁郁葱葱,将整个村庄环抱着,散发着生机与活力。

“郭家墩村近年来依托生态湿地、天然泉水、古寺名刹等自然人文资源,规范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完善村庄总体规划。投资2000万元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围绕‘一心一轴三片区’,打造集种植、采摘、露营、民宿、垂钓于一体的生态乡村。同时,坚持建管并重,组建专职化公益性岗位队伍,完善设施设备,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永登县大同镇党委书记刘万明说。

据介绍,郭家墩村利用庄浪河川丰沛的土地和水利资源,投资5300万元实施都市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项目,通过小田变大田,整治改良盐碱地,完善水电路渠,配套生产大棚123座、冷链物流中心4000平方米。引进龙头企业深圳自然之星,建成3000亩有机蔬菜基地,实现年产蔬菜6000吨,产值1.2亿元,解决务工100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70万元。该村计划延伸产业链条,新建有机农业展示交易中心项目,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订单农业2万亩。在打造大同镇都市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谋划郭家墩村集体经济种植产业发展项目,将土质改造提升填土45亩,建设冷棚67 座 ,田间道路砂石铺设1公里,水渠建设1.3公里,电路架设500米。项目建成后,项目建设区土质将得到有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田及周边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蔬菜种植面积可增加45亩,实现年产有机蔬菜120吨,产值达到120万元;可增加郭家墩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持续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王旭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