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猛 通讯员 苏韵棠

“我上山是虎,我下海是龙,我在人间是堂堂的大英雄。我挥手起雨,我舞动生风,看我东方升腾的中国龙......”


(资料图片)

一首振聋发聩的《中国龙》,唱出了无数中华儿女的豪迈气魄。旋律响起之处,无数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龙”,集日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气,具百兽之形态,兼包容四海、吐纳百川之胸襟。不论天涯海角,凡是有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千百年来,“龙舞”成了普通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艺术。与龙共舞更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

在龙文化的发源地娲皇故都西华县,就有这么一位舞龙人,他叫高保才,今年36岁,是西关舞龙会的第六代传承人,也是舞龙队的现任“龙头老大”,还是周口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的代表性传承人。

高保才自幼与龙有缘,半生与龙共舞。西华县城西关在清朝末年就有了舞龙会。小时候在西关长大的高保才,非常喜欢这个既有声又有型的玩意儿。每年元宵节,舞龙会在县城大街小巷表演时,小保才就跟在后面学着耍。看着、比划着,慢慢地,他对舞龙萌发了兴趣,能当个舞龙人成了他最初的梦想。

1999年9月,12岁的高保才考入县城西关中学。征得父母同意,他加入了西关舞龙队。

“保才是个好苗子,小小年纪机灵又勤奋。无论干杂活还是练功,让干啥就干啥,从不叫一声苦。上高中那几年,他已经扛过龙身,摇过龙尾,持过龙珠啦。”第五任会长金秀英对高保才从小就了解。

2007年高保才参军入伍,在部队是个文艺兵。吹过单簧管,拉过二胡,还学过川剧变脸。但他心底里最惦念的,还是那个让他心心念念、欲罢不能的舞龙梦想。

2009年12月,高保才退伍回家,第二天就重新加入了舞龙的行列,开始从基本功和技巧练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硬是把舞龙的每个环节都练得滚瓜溜熟。很快,他也从普通的队员成长为手牵龙首的“龙头老大”,成了西关舞龙队的魂,并带着舞龙队,连续两年摘下县元宵节文艺大赛的一等奖“桂冠”。

有着技艺绝活的西关舞龙队,曾以幽默风趣、武技精湛享誉西华。近年来,随着年轻人打工、经商外出的步伐,人员短缺、青黄不接的问题逐渐凸现。每次演出,舞龙队都要为缺人而发愁。

2013年3月,舞龙队的3位老会长,特意把高保才叫了过来,将会旗传给这位年轻人,让他把会长接下来,并再三嘱咐他,要把西关舞龙队的龙舞传下去。

“我当时像做梦一样,就接下了舞龙会的旧摊子。除了一套龙头、龙杖、锣、镲老物件外,还有舞龙会欠人家的1500元道具款。而我直接面对的还有三大难题:缺窝、缺钱、缺人。”提起往事,高保才历历在目。

没窝,自己找。通过沟通,他把舞龙用的家当放在了箕子庙的瓦房里保存起来。没钱,自己垫。自己有工资,家人都支持他。

而缺人,着实让高保才发了愁。2015年全县民间文艺大赛,为找人配队伍,高保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草草练了几天就匆匆上阵。通过这次大赛,也给刚刚主事的高保才上了一课。没有人,再好的技艺也没法展示!

而在箕子庙里无意间看到的另一幕,更加坚定了高保才培养舞龙传承人的决心。那是一个很熟悉的“小鬼摔跤”道具,静静地躺在庙堂的一角,蒙了一层厚厚的尘土。这可是高保才小时候最爱的传统艺术呀。由于病情,原来的老玩家早早离去。没有传承人,一个多好的技艺失传了。更让高保才汗颜的是,从媒体上看到,同样的“小鬼摔跤”,国外却玩得溜熟。

从2015年开始,高保才广泛的收徒传艺,社会青年、假期里的大学生都是他的徒弟。2017年12月,县城管局找到高保才。为活跃干部、职工文化生活,想成立一个舞龙队,聘请他做主教练。正为技艺传承发愁的高保才,没讲任何报酬就答应了下来。高保才心里非常高兴,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高保才不图名,不图利。带着我们局的年轻人,每个早上和周日都顶着严寒苦练。2018年元宵节,我局舞龙队在全县民间文艺大赛中一举夺魁,获得了唯一的特等奖。2019年文艺大赛中再获殊荣,并在全市大赛中也获得了特等奖。”时任西华县城管局局长陈鹏高度评价说。

西关舞龙会的“龙”为白色胡须,俗称“老龙”。由于身着金黄色,又称“金龙”。全长36米,胸围周长1.7 米,共分13节。首节为龙头,末节为龙尾,其余11节为龙身。龙头由竹、木、金属等材料彩扎而成,重40余斤。

要想把这条龙玩好,同时需要13名青壮年男子才能舞得动。加上替补队员,队员通常需要20多人。彩旗手、龙牌手和锣鼓手都算上,整个舞龙队需要有40多人。

“舞龙都是吃得年轻饭,年龄稍大就要退出。有段时间,保才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外出务工说走就走了。余下扬幡打旗的,也都接近老弱病残,可也不能挑大梁,担主纲呀。保才做梦都想着这件事。”舞龙会的老管家田献最了解内情。

2019年,偶尔听一个朋友说教育系统正在开展“一校一特色”活动。高保才灵感一现,有了“龙舞进校园”的大胆设想。通过和县实验中学沟通,取得了校长徐晓华的大力支持。从此,高保才就成了实验中学24个班级、1500多名学生的“义务”主教练,并成立了“西华县实验中学舞龙队”。

但是高保才本身是国家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也很繁重。尽管是不求报酬,但是学生的时间也很紧张,抽出时间学习舞龙技艺也是困难重重。

“学校每天中午有1个小时的课间休息,高老师就建议有效利用。每天中午,他带着同学们都生龙活虎地进行强化培训。哪知道他为了保障培训时间,每次都是饿着肚子来的。”实验中学校长徐晓华对高保才非常钦佩。

尽管如此,高保才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他算过一笔账,3年内,仅实验中学就有1500名“弟子”。而且,无论“弟子”们毕业后的去向如何,他厚植的这块“沃土”,发展的这群“铁杆”粉丝,必将是舞龙事业生生不息的力量。

为了减轻同学们舞龙时的体力消耗,高保才对舞龙道具进行了大胆革新。新龙身减为7节,加上前后龙头、龙尾,一共9节。长度和重量也减少了将近一半,使同学们舞龙时更能轻松自如,灵活多变。

“今天吃过中午饭,高老师教我们学习摆龙,我们是一个接一个的摆,然后举着跟着跑。都是开开心心的,忘记了疲倦。舞龙真好,不仅让我们健壮身体,还可以成为龙的传人。”这是七三班同学邵康写的舞龙感悟。

“今天我是接近龙身的一个,我兴趣很大,真的很激动。舞龙真累,动作也麻烦。但是我愿做到最好”。七六班的常震焜同学这样说道。

由于同学们的热爱,高保才的执着。两个月下来,实验中学的男女同学已初步轮训一遍。不到一个学期,他就挑出了200多名优秀者,再筛选出99名杰出者。实验中学为此还拿出1万多元,购买了舞龙道具,组建了9个舞龙队。

2019年底,受“国华影视基地”的邀请,高保才和实验中学舞龙队专程来到河北省廊坊市,参加了“2020年春节晚会网络直播才艺主播”晚会。表演现场,高保才和弟子们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尽管这次河北之行与疫情擦肩而过。但是,首次在外省的舞台上表演,也让“弟子”大开了眼界,接触到了许多国内有名的艺术大师,学到了很多宝贵的表演经验,这是高保才最大的收获。

2023年,西华县元宵节民间文艺大赛现场,高保才带着实验中学舞龙队的弟子们闪亮登场。高保才身穿“龙衣”,手持龙珠,成了九条龙的“龙头老大”。在他的指挥下,九条巨龙随着锣鼓点儿跳跃翻滚。一会儿腾云驾雾、行云布雨、翻江倒海,一会儿蛟龙摆尾、九曲十回、蜿蜒翻腾。舞龙者动作灵活轻快,舞姿轻捷矫健。观众席上,掌声一阵接着一阵,喝彩声此伏彼起。观众中拍照的,录视频的,转发朋友圈的,现场直播的,一直忙个不停。

这次大赛中,实验中学舞龙队获得了特等奖。高保才培养的另一支舞龙队,“清河驿舞龙队”也获得了一等奖。

光阴荏苒,高保才与龙共舞已走过了24个年头,也当了13年的“龙头老大”。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栉风沐雨,让他对舞龙有了更高的认识。

“与各地舞龙届朋友们合作交流,发扬光大舞龙文化是我最大的心愿。把西关舞龙队舞红周口,舞出河南,舞遍全国,舞向世界,这是我最大的梦想。”高保才信心十足地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