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在暖色灯光下,色泽显得更为红润。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进入夏季以来,关于猪肉消费的投诉增多,这其中不少跟猪肉摊上的灯光有关系……”7月8日清晨,正在市场上进行日常巡查的扬州经开区市场监管局施桥分局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被投诉肉类摊位采用“红灯照肉”的做法,消费者被生鲜灯误导,买了不新鲜的猪肉,频频引发纠纷和投诉。

消费者难辨“庐山真面目”

“在菜场看上去很新鲜的肉,一到家怎么就变了样?”正在市场上买菜的施桥居民刘大妈表示,自己曾多次“吃亏”,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猪肉,到家就变颜色了,有时候还会出现异味,很是头疼。

记者调查了解到,这种通过调整光照颜色让食品看起来更新鲜的灯具在业内被称作“生鲜灯”,因成本低,使用方便,又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因而应用十分广泛。同时,“红灯照肉”的做法无论在菜场还是超市都相当普遍,经过红灯的“美颜”,猪肉在一排红灯的照射下色泽显得格外红润鲜嫩,就算有不新鲜的也很难看出来。但在自然光或者接近自然光的灯具下,不新鲜的肉立即“褪色”。此外,蔬菜、熟食和水果等生鲜柜台也都有各自的“专属灯光”,令消费者很难看出商品“庐山真面目”。

施桥分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市场频频出现的“灯光秀”问题,已经引起他们的重视。目前,一场针对辖区内生鲜灯滥用问题的检查行动正拉开帷幕,“我们在检查时向商户讲解流通领域肉类交易区灯光照度值标准,并展示符合要求的灯具效果样例,引导商户规范使用接近自然光线的照明灯具,使各类商品呈现出最自然的颜色。”

用灯光“遮丑”或涉嫌侵权

“最初我们也不用这种方法,后来发现别的商户都在使用,也就跟风了。”一家超市肉类柜台老板直言自己也是有“苦衷”,顾客一般都是“以色取肉”,经常听上午来买肉的顾客说“肉看着不新鲜”,可这些肉明明是夜里宰、早上到货的,“明显就有顾客吃这一套,肉摊生意就是比没装灯之前好很多。”

记者从相关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生鲜灯本质上是一种冷光源照明灯具,不会散发热量加速食物腐败,或者影响其质量。目前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未禁止使用生鲜灯,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条件下,判断是否造成欺骗的关键,是商家所售卖的商品是否合格,如果商品质量合格,只是利用生鲜灯作为辅助营销手段,这种情况并不违法违规。

经开区市场监管局施桥分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商品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如果商家在销售猪肉等食材时,依托灯光掩盖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而不告知消费者,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则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该负责人表示,在接下来的日常执法检查中,除了重点检查食品来源、检验检疫合格证等与质量相关的事项,“若有商家确实在用灯光‘遮丑’,销售不合格商品,我们将坚决要求其撤除,并予以处罚。”

通讯员 徐志斌 记者 丁佐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