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吴夏璠 记者 郭婧

时间过的真快,今天便是立秋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立秋来临,预示着大汗淋漓的夏天即将褪去,贴秋膘的秋天就要来临。此时,靠天吃饭的盐农们,也迎来了最后的晒盐季节。

晒盐十分讲究天气潮汛和季节变化,每年的五至八月,海天云蒸、烈日炎炎,是太阳光线最强、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盐农们晒盐的黄金季节。而这样的农忙时节,也曾是北团村所在的鲍郎盐场盐民们,年年岁岁所要经历的。

本期柚趣的乡村博物馆,我们走进海盐盐文化馆,一起来了解海盐的千年盐文化历史。

承载千年制盐历史的乡村博物馆

盐文化馆位于海盐县秦山街道北团村,于2020年底开馆,占地面积共420平方米,分大小两盐馆,露天处仿制有模拟盐田。

要想了解海盐的千年制盐历史,便要从小盐馆说起。

小盐馆主要围绕海盐盐业发展,展示制盐工具、老盐民回忆录等60余件藏品,让参观者领略海风盐俗,感受别样的海盐风味。

小盐馆的入口处,搂草耙、拖刀、干草叉、锄头等多种制盐工具就像一位位时光长者,将那些历历在目的制盐历史,呈现在了我们眼前。煮海至盐,需要经历摊泥、刮泥、抄泥、集泥、堆泥、至屚、淋卤、藏卤、煎盐9个步骤,这些道具在制盐过程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小盐馆内还以图片及多种互动形式,生动展现了海盐当地美食及海盐歇后语,让参观者徜徉于海盐的“盐味记忆”之中。

这些海盐歇后语,你可以成功配对吗?

据记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海盐置县,因盛产食盐而得名;汉初时便在此始设官府煮盐;宋代起,海盐制盐业愈发兴旺,共设芦沥、海沙,鲍郎三盐场。秦山街道历史上便属于鲍郎盐场,“北团”就曾是鲍郎盐场下属团。(历代官府对盐灶的管理、控制极严,并把盐民按照盐灶组织起来。固定若干盐民为一灶,若干盐灶为一团,以此作为催缴盐课的依据。其中北团、顾家团、汤家团、周家团、小海团等都已演变成地名,流传至今)

1963年海塘、澉浦两个公社的郑家埭,方家埭等9个大队办起盐场场,之后各场先后停晒。1981年底,海塘公社郑家埭盐场最后一个停止晒盐,海盐长达数千年的盐业生产至此结束。

博物馆的讲解员陈老师告诉我们,自盐产业停止之后,盐田便逐渐被居民房屋所覆盖。如今,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盐文化馆便建于这片曾经沧海的盐田之上。近几年,村中的制盐亲历者都相继离世,因而这座乡村博物馆中所收藏的这些与盐相关的记忆也变得尤为珍贵。

与小盐馆的历史载体属性不同,大盐馆更像是一个盐知识的科普馆。

大盐馆主要展示盐业历史发展及世界盐业文化,借助艺术造景、多媒体影像等展陈形式,打造盐文化问答区、趣味实验区等功能区块,寓教于乐,让参观者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盐文化。

海盐的发端,海盐盐品大赏,以及盐的广泛应用等各种盐类知识都能在此普及,也是中小学研学的重要场所。

除此之外,盐馆内外还专门设有盐趣小实验,模拟盐田体验等活动,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以更加生动的体验方式来学习和科普制盐知识,感受海盐千年盐文化。

(部分图片来自 海盐乡村旅游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