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关爱困境儿童志愿者服务活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聚焦强省会行动要求,做好创新工作文章,以重塑目标定位、丰富救助内容、健全服务体系推动救助工作集成化创新,以优质高效的社会救助工作织密民生幸福网,助力强省会行动。

明确目标定位 坚守防止返贫底线

在乡村振兴总体框架下,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同步跟进,同时促进社会救助从兜底型向发展型转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监测预警,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完善“防贫监测+社会救助”防贫机制,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据了解,我市上半年累计预警信息7078条,经过入户核查,其中符合低保17户37人,纳入低保边缘家庭19户37人,给予临时救助53户147人。

“依托省民政厅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系统,我们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等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继续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了解监测预警系统反馈出的预警对象家庭基本生活情况,针对发现基本生活存在困难且符合救助条件的给予相应救助,对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及时纳入低收入数据库,切实做到主动发现、主动调查、主动施救,有效防止困难群众返贫致贫。

丰富基本内容 提升社会救助效能

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向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等服务转变,逐步构建起了“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社会救助驱动机制。

同时,我市持续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政策体系,完善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网络,强化基层社会救助责任和保障条件,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村(居)干部兼任等方式,配齐配强村(居)级社会救助协理员。

健全服务体系 推动社会救助高速发展

今年4月,在市社会福利院、市救助管理站和公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与家人失散16年之久的李云霞(化名)终于与家人团聚。她的家人送来的“真情相助 恩重如山”的锦旗,充分彰显了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的良好成效。

不仅如此,我市还从救助对象的需求出发,建立了主动发现、预警监测机制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进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统筹。依托省民政厅关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示范区创建的6项具体蹲点指导计划,将城关区、七里河区的5个街道、5个社区确定为探索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报告机制的试点社区,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提高社会救助便民惠民水平,实现社会救助无盲区目标。

责任编辑:王旭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