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牛勇政


【资料图】

沈庙村百亩大棚葡萄陆续上市,田口村200余亩香椿树绿意盎然,小王楼村露营地、垂钓塘周末人气爆棚……夏日里,沙颍河北岸的淮阳区新站镇,处处滴翠流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勤劳的人们正意气奋发唱响乡村振兴的赞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淮阳区新站镇以党建为引领,以区位和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以多样、灵活的方式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让乡村焕发勃勃生机。

党建示范引领,赋能乡村经济“壮骨强筋”。淮阳新站镇紧紧围绕“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发展理念,始终将产业发展纳入到党建工作中,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通过实施“党建+”战略,动员全镇党员干部狠抓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村集体增收。积极探索实施承包租赁、经营实体、生产服务等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收,增强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通过土地流转、引进特色产业种植,新站镇共流转土地3万余亩。其中,发展大蒜、花生、土豆、香椿、食用菌、葡萄特色种植超2万亩,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解决了1.2万名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通过“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高品质土豆种植项目,流转王拱楼、天齐、关屯等村土地500余亩,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解决了40余人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引进的周口腾越农业公司,租赁马营行政村占地90亩的70个可控温钢架棚种植食用菌,产品订单销往福建漳州,供不应求。一个棚一年租金为4000元,该村70个棚年收租金共28万元。除此之外,在此务工的四五十个村民月平均工资达到4500余元。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增加,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迈出了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选优配强乡村振兴“领头羊”。以“熟悉村情、致富带动能力强”为原则,选配素质过硬、能力过硬、团结务实、有担当的村“两委”班子,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制定发展思路,提升业务能力,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今年以来,组织支部书记外出观摩学习2次,开展“擂台比武”3次,通过“走出去”和“比本事”,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创新支部结对帮扶。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立足软弱涣散村整治,创新实行支部结对帮扶政策,先进村联系后进村党支部,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定点帮扶,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共谋的良好格局,为产业振兴蹚出新路子。沙颍河北岸的田口村,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原来的软弱涣散村,通过与“四星村”结对帮扶,产业有了新发展。如今,该村近百亩的葡萄即将成熟上市;200余亩香椿树成了群众的发财树。田口村的群众正在沙颍河北岸描绘产业发家、勤劳致富的新画卷。

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生态与经济双赢新路径。该站坚持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沙颍河经济带率先落地,立足林果蔬塘等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促进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高效流动。

果树种植增动力。积极打造了500余亩以葡萄、梨树、莲藕为主的优质经济作物,带动就业120余人,走出了一条发展林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特色种植固支撑。充分利用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羊肚菌种植产业,目前已栽植大棚90余座,预计每座大棚(一亩地)能产鲜羊肚菌1000斤左右,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带动群众就业140余人,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不仅学到了种植技术,还解决了增收和就业难的问题。

驿站民宿提特色。围绕“农旅度假+生态度假”,着力发展生态休闲体验式农业和农家乐式旅游产业。位于沙颍河沿线的颍水晓畔驿站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66亩,现已完成驿站餐厅、亲子营地、研学采摘、休闲垂钓、房车露营地、停车场建设。每逢周末,三五成群的家庭亲子游让这里人气爆棚。截至目前,接待游客达4.8万人次,带动就业200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区位和农业农村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努力实现村美、民富、产业旺,谱写新时代以农兴产、以产强镇新篇章。”淮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新站镇镇党委书记王晖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