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杭州钱塘新区条例》正式施行,浙江首个省级新区迎来首部“基本法”。
这是一部注重解决本地问题的法律法规,但立法过程吸收了河北雄安新区和广州南沙新区的先进经验,甚至,学习南沙新区还更多一些。
(资料图片)
比如,《杭州钱塘新区条例》中,鼓励自主创新的内容,来自雄安新区。《河北雄安新区条例》提出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杭州钱塘新区条例》则提出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并结合实际细化了培育对象,包括研发设计、信用、金融等10多个类型;
再比如,《杭州钱塘新区条例》中,提出杭州市人民政府、钱塘新区管委会应对条例的条款明确具体措施,而在过去只是“鼓励”为主。条例还提出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免责机制,这些都吸收了《广州市南沙新区条例》的做法。
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也几乎都有自己的条例。雄安和南沙,一北一南,两者相距两千多公里,钱塘为何要学它们?对标之中,蕴含深意——
三者拥有对话的相同坐标系。雄安新区身处京津冀,南沙新区坐落粤港澳大湾区,而钱塘新区则位于长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担负着开放“窗口”、经济引擎、辐射带动和改革示范等重要使命。三大区域发挥各自特色,又彼此竞合相连,互学互享,事半功倍。
三者都有破题的共同路线图。在全国一盘棋的背景下,无论是京津冀,还是长三角,亦或是粤港澳大湾区,都是服务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更高层面、更广范围的一体化。从当下来看,雄安新区和南沙新区都成为驱动各自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引擎,钱塘新区仍处于发展壮大阶段,要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发挥更大作用,亟待跳出本区域的“圈”,取长补短。
它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比较优势。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和国家大事,有人说,从雄安新区能看见未来中国的模样,学习雄安新区的建“城”经验,有助于钱塘新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产业新城。
而南沙新区,正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从“气质”上来说,和钱塘新区最为相符,有着太多的共性。
包括,产业类似,均是制造业“当家”,汽车制造、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都是南沙和钱塘的主导产业,拿汽车制造来说,两地的产值均破了千亿元;基因相同,都有着厚重的对外开放特性,都拥有自贸的“国字号”招牌,南沙已累计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超240个,钱塘新区落户世界500强投资项目总数居浙江第一……
更为重要的是,南沙新区突出先行先试,强化制度集成创新,打造了全球溯源体系、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单一窗口等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改革创新成果。当下,浙江正在启动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三个“一号工程”,从历史维度和战略视角来看,学习南沙,钱塘也有更多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在“新”的高度与深度上,钱塘向更高标准看齐,才能实现真正的勇闯新路、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