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上市工作作为今年的‘一号工程’加快推进,提升发展能级。”在2023年的年度经营工作会上,宜宾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宜宾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薛峰明确表示上市会是该行2023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日前,这家背靠白酒龙头的城商行迎来了筹备上市的新进展。港交所信息显示,宜宾商行已于6月30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建银国际、工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从提出上市目标到遴选上市辅导机构,再到如今的递表港交所,宜宾商行仅仅用了一年半多的时间。那么,有五粮液(000858.SZ)集团加持的宜宾商行的实力究竟如何?距离圆梦IPO还有多远呢?
(相关资料图)
宜宾商行的“白酒基因”
坐落于一个有着四千年酿酒史的城市,宜宾商行的股权结构也带着“白酒基因”。
据悉,宜宾商行是2006年12月在原宜宾市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改制而来,是宜宾市第一家政府控股的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
在经历四轮增资扩股后,宜宾商行的注册资本从最初的不到1.1亿元提升至目前的39亿元,一举成为四川省注册资本排名第二的城商行,仅次于四川银行。
而同样位于宜宾的白酒龙头企业五粮液集团则是宜宾商行的最大股东,持有该行19.99%的股份。宜宾市财政局、宜宾市翠屏区财政局、宜宾市南溪区财政局则分别持有该行19.987%、19.98%及16.94%的股份。
作为一家“酒系”银行,宜宾商行围绕白酒产业链进行了诸多布局,这成为其一大竞争优势。
招股书显示,该行建立了包括五粮液支行和酒圣路支行两个专业支行,致力于为宜宾优势白酒产业服务,该产业目前由超过300家企业组成。不仅如此,宜宾商行还推出了“基酒抵押贷款”“窖池抵押贷款”“五粮贷”“酒企高管信用贷”“白酒互助信用贷”等特色产品。
在宜宾商行看来,该行公司银行业务之所以能实现稳健增长,正是得益于其提供的这些“与当地产业发展和升级高度契合的定制公司银行产品及服务”。
宜宾商行的实力如何?
从业绩表现来看,背靠五粮液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即便在银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2022年,宜宾商行的营收和净利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较快增长。
2022年,宜宾商行实现营业收入18.67亿元,同比增长15.19%;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大增31.74%。
宜宾商行盈利能力的增强或得益于其净息差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在银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部分银行净息差水平已经低于警戒线水平的背景下,2022年宜宾商行的净息差小幅扩大了3BP至2.59%。
宜宾商行在资产质量方面也有明显的改善。2020~2022年,该行不良率分别为2.65%、2.27%和1.77%;同期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71.21%、198.35%和213.4%,2022年的这两项指标已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尽管如此,宜宾商行的业务结构仍存在一定的隐患。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司银行业务营收贡献率近八成,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零售银行的占比则有所下降。
资料来源:宜宾商行招股书
此外,作为宜宾商行营收的“重头戏”,净利息收入的比重仍在攀升。2022年,宜宾商行利息净收入在营收中占比高达93.85%,比2021年提升8.6个百分点;而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占营收比重则仅为2.1%。
资料来源:宜宾商行招股书
而毕马威公布的《2023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59家上市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45,645亿元,在营收中占比75.0%;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8,382亿元,占比为13.8%。
因此,相比于大部分上市银行,宜宾商行的业务结构决定了其业绩表现会更容易受到息差收窄的影响。
另有分析人士提醒道,白酒行业的波动也可能会短期内影响“酒系”银行的一些基础指标,以及以酒企为标的的一些产品收益,银行方面需要做零售方向的产业数字化变革,不再仅仅依靠传统大客户。
不过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认为,虽然宜宾商行近年来也尝试创新业务,但背靠五粮液集团,其还是更侧重于传统业务拓展,加之零售业务是个长周期投入的业务,短期看不到大的成效,其总体布局时间不长,尚待后续实际运营观察。
距离圆梦IPO还有多远?
在廖鹤凯看来,目前宜宾市商业银行已递交上市申请材料,按照过往企业上市流程,从递交上市申请到正式上市需要半年以上时间,预计宜宾市商业银行最快或能于2024年完成上市。
若后续成功上市,宜宾商行将成为四川省内继A股成都银行、H股泸州银行后第三家上市的城商行。与此同时,这家总资产规模不足千亿的银行,也将成为港交所“最袖珍上市银行”。
上市对于宜宾商行这类中小银行的利好显而易见。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上市于宜宾商行而言,又多了一条更直接的融资渠道,不仅能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还会提升品牌价值。
不过从已经上市的中小银行的表现来看,一些背靠酒企的银行,随着酒企业绩下滑,在资本市场并未获得较高的估值,不少还出现了股价跌破净资产值的情况。
对此,有分析人士建议,“酒系”银行可以尝试多去拓展其他新兴产业业务,但在扩大资产规模的同时,仍要预防潜在的金融风险,注重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