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图由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提供
8月16日,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强省会行动工作推进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全市政务服务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委强省会行动相关部署,直面服务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难点”“堵点”“卡点”和“痛点”,着力推动“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码通办、一次通办、一地通办”(以下简称“六个通办”);全面推广“一刻钟政务服务圈”,实现基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就近办”“免证办”“自助办”“家门口办”;着力拓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实现全流程审批优化至30个工作日内,单事项审批不超过7个工作日。全力打赢项目“双进”大会战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在强省会行动中书写浓墨重彩的政务服务新篇章。
(资料图)
全力推进“六个通办”
特色服务落地见效
据悉,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将按照“全省前列、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要求,全力推进“六个通办”落地见效,精心打造专业匠心、服务贴心、环境舒心、办事省心、群众暖心的“五心级金城服务”。
其中,将进一步强化“一窗通办”,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着力方便服务对象对关联业务一次性办理,整合各部门办事窗口,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标准的“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办事体验,着力营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拓展“一网通办”,进一步推动从“网上可办”向“一网通办”演变。重点为数据共享铺好“管道”、修好“道路”、搭好“桥梁”,做到垂建网络、部门网络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应联尽联”“应接尽接”。进一步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事入口,推动“单点登录”;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政务服务能力平台外网申报对接,实现事项同源、标准同源;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中心自助服务专区,不断扩充不动产、户政、医保、公积金、出入境等自助服务办理内容,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推动建设“政务服务驿站”,提供办事预约、审批服务、查询打印、便民缴费等政务服务。
创新“一证通办”,即用一张身份证办成一揽子事。全面梳理高频涉民事项,明确办理事项所需信息数据,分类集成事项数据串;全面建成涵盖户籍、社保、不动产等涉民主要数据仓;以“身份证”为索引,把部门数据仓整合建成公共数据平台,制作涉及个人户籍、医疗、民政、社保、不动产和市场主体信息等相关电子证明、证照模板。
实行“一码通办”,即用一个二维码扫码免证办。推动实现政务服务统一生码、统一核验、统一管控,连通线上线下服务,打通各类政务服务和便民惠企高频应用场景节点,支持办事群众使用手机一秒亮码、扫码亮证、一键授权、一码办事。
提升“一次通办”,即一件事一次办。推进高水平建设“一件事集成服务系统”,通过系统对接整合和数据共享,减少办事环节、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实现“一件事”“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持续提升“一件事”办理便利度。
开展“一地通办”,即一地可办多地事。全面梳理“全市通办”事项清单,积极开展无差别“市内通办”,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化和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平台互通、身份互信、证照互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结果互认工作,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最大限度实现“同城通办、就近申办”。
全力推广“一刻钟政务服务圈”
试点经验
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将全力推广红古区“一刻钟政务服务圈”试点经验,持续完善全市乡镇(街道)咨询引导、便民利民、自助服务设施,全面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着力打造城区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政务服务圈,实现基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就近办”“免证办”“自助办”“家门口办”,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据悉,兰州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将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领域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同时,全面梳理各县区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乡村振兴、民政救助、退役军人等领域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届时,也将根据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变化,及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便利化工作的推进情况,对事项清单实施动态调整。
依托“政务服务一体机”自助服务终端、“甘快办”APP等,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事项供给渠道。全面推行“免证办”服务,推进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和互通互认,推进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汇聚,推动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探索启用“乡镇(街道)行政审批专用章”,并同步生成电子印章,完善电子证照模板的配置、调试,实现审批结果的同步归集和共享。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探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窗口设置,加快主题集成服务向乡镇(街道)延伸。
着力拓展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成效
今年以来,全市政务服务系统持续提升“一枚印章管验收”服务效能,加强改革工作培训,工程项目审批服务得到有效提升。
接下来,政务服务系统将创新全周期“个性定制”,加力推进流程“更简易”。紧盯项目全生命周期,采取“一项目、一流程、一阶段、一清单”的方法,以事项最“精”、材料最“简”、流程最“优”为目标,精准生成项目个性化审批流程图和审批备件一次性告知清单,实现全流程审批优化至30个工作日内,单事项审批不超过7个工作日。同时,对项目单位审批人员开展“一对一”专项精准辅导,确保备件完整、准确。
此外,拓展全要素“不来即享”,加力推进审批“更智能”。深化项目审批“全程网办”,改造升级审批系统,持续推进互联互通,推行“一站式”市政公用集成服务,强化推广网上中介超市,推动要件共享拓展网办深度。积极申报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城市,着力以数字化管理提升项目立项、设计规划、审验审查、施工监管、竣工验收工作质量。
同时,增效全方位“帮办代办”,加力推进服务“更贴心”。秉持“只要你来干、事情我来办”的理念,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一项目一团队”的办法,对项目实行全周期负责、全过程跟进、全方位保障的“保姆式”服务,帮助项目单位加快备件、快速报批、尽快开工,降低项目前期成本。而且按照“随叫随到、随来随办、上门服务、精准辅导”的要求,常态化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配强工程项目审批帮办代办队伍,对项目审批中遇到的堵点、卡点等难题,及时组织协调解决,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王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