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杨海兴开展服务


(相关资料图)

一体化蔬菜种苗移栽机成了高原夏菜种植环节的好帮手

高原夏菜从籽种直播到今天的种苗移栽,科技人员花费了近10年时间

粮食作物收割机械化是时下秋收一大亮点

北山贡井镇农民正在种植甘草

不负农时勤耕种,科技赋能展新卷。

入夏时分,榆中已基本完成蔬菜秧苗定植移栽,绝大部分蔬菜苗已“换地”生长。

5月10日,记者走进榆中县夏官营镇孙家营村满福蔬菜种植合作社。农民驾驶着蔬菜移栽机在地里来回穿梭,育苗盘的秧苗被“排着队”种下,不一会儿,平整的土地就“披”上了“绿装”。

“以前都是人工来完成移栽,由于种植面积大,移栽窗口时间短,总体效率偏低。现在政府宣传和推广机械化生产,有蔬菜移栽机、起垄铺管覆膜一体机,还有植保无人机等。机械化生产效率高,种植效果好,既省时又省力。”村民孙满福看着移栽机将一株株蔬菜苗整齐、快速地移栽至田间,笑得合不拢嘴。

和蔬菜移苗种植同步的是,榆中北山贡井镇眼下正值甘草丰收采挖季。走在鸡冠梁一眼望去,各山坡地头处处可见繁忙的收获场景:挖药机“吼”着油门将药材挖出来,药农们左右两边分开,飞快地将药材捡拾起来并扎成捆装上车。

农业新技术如水银泻地,无所不在。除了粮食作物外,蔬菜是我市栽培面积最广的农作物。面对市场开放、菜源扩大、品种增多、品质趋高的新要求,兰州市在蔬菜无害防治过程中,从若干年前的背着手动喷雾器到今天的“黄板”诱杀、无人机喷洒,让蔬菜通过绿色无害生长,“安全”到达市民餐桌。可以说,以智能化、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生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兰州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9.71万千瓦,我市拖拉机拥有量达到42522台、联合收获机114台。全市主要农作物农机作业面积509.1万亩。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54%,比全省水平高3.66个百分点。今年截止5月9日,春耕期间投入农机具数量4.342万台(套)。

新技术主导农业链“新变革”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运用物联网技术,轻点鼠标就能种田;农民用APP卖瓜,几万斤瓜销售一空;扫扫追溯码,就能了解农产品的“前世今生”;无人机空中盘旋杀虫、播种机田间自动播种——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先进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成果。

5月10日,记者走进榆中高原夏菜水培种植示范基地,顺着水肥一体机连接的管道望去,设备正忙碌运转,基地的蔬菜绿意盎然,长势正旺。由于日光温室大棚可以调整温度、湿度,加之水肥一体机的管理,该基地的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水肥一体化系统除了浇水还能进行精准施肥,可实现节约灌溉水60%以上,节约化肥的使用50%以上。

“今年红笋长势不错,再过一周时间就可以上市。”5月16日,榆中县金崖镇苑川河畔,陆家崖村蔬菜种植大户陆本清说。这位新农人种植着近百亩大田蔬菜,只见他忙着操作手中的遥控盘,指挥着去年购入的新款植保无人机,在蔬菜地里井井有条地喷洒防治病虫害的药雾。仅需一个半小时,这台无人机便完成几十亩作业任务。而在以往,这需要4个人工劳动一整天。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各县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每年都要投入相当资金用于引进新技术、购入新设备。无人机除草打虫、复合移栽机、铺膜机……新一代农人身体力行全力推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不仅提高了自家的生产效益,也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农业的学习典范。

据了解,兰州市是全省高原夏菜品牌起源地和核心产区,多年来,通过涵盖种业、育苗、生产等多个方面引进新技术,在广大农村掀起了一场自春耕、夏管、秋收整个农业生产链的“新变革”。

“这是‘铁蛋子(包心菜)’裂了,主要原因是品种特早熟的问题,这个现象不是病害。这是一种新虫子,可用诱杀的方式防治……”一个个问题被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杨海兴现场解答。记者在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的田间培训现场看到,杨海兴将病虫害田间识别调查、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结合在一起,一口气深入浅出地讲了2个多小时。

今年以来,兰州市组织聘请高校专家、农业专业技术骨干等深入永登、榆中、红古、七里河、皋兰等县区乡村、村组,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种植技能,着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硬、产业发展好、带动示范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速了各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仅在榆中县就开展各类农业培训班40余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逾4000余人次。

如今,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兰州市理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各个要素的脉络,成果转化的效益和效率实现了倍增,打通了从科技强到产业兴的通道。

新农机为农业丰收装上“新引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使得今年我市春耕春播增添了新的活力。

2月24日,2023年榆中县“农机培训”现场会在清水驿乡宏发农机专业合作社举行。“2+4模式”新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泰山牌-704N轮式无人驾驶拖拉机等智慧农机纷纷亮相。旋耕机、起垄机、蔬菜移栽机应有尽有,像极了田间大比武。

据了解,自去年全市成功推广新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以来,可实现一次性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保证玉米稳产的情况下,实现大豆每亩增产100千克,节本增效80元/亩。今年春耕生产,榆中县计划开展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通过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新模式,机械化作业效率提高2倍以上,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让老百姓多收一季大豆。

“截至2022年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7万千瓦,完成农机化三田作业面积204.71万亩,全县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9.55%。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拥有量13871台;在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12304人。”榆中县农机服务站工作人员陆惠贤告诉记者。

榆中县小康营村农民刘庭辉说,微耕机主要是用来犁田、搅田边、翻土。有那个机器,人就方便很多了,轻松很多了。“2022年,我县发放中央补贴资金515万元,补贴各类农业机械926台(套),受益农户513户,带动农民和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近2077万元;对全县20个乡镇12039台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发放农机燃油补贴资金251万元;完成耕地深松整地作业任务6万多亩,发放深松补贴资金114万元。”榆中县农机服务站站长杨涵刚告诉记者,老百姓常用的微耕机的补贴大概有600元至700元,大型拖拉机的补贴大概是1万多元至2万多元。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极大提高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这个东风804旋耕机一天可以翻犁30亩左右,速度快,犁地效果好。”在永登县团庄村,农机手火勋业介绍,与传统小型旋耕机相比,大型履带旋耕机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优点,便于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据了解,永登县今年春耕期间投入各类农业机械3.2万余台。

田野尽显绿,乡村气象新,农民日子美。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在金城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

亲历者说

马坡乡羊下村曹为明:种地效率至少提高10倍

今年60岁的曹为明是榆中县马坡乡出了名的农机手。他告诉记者,以前他家不多的几亩地,仅靠木耧、老犁和黄牛,一天只能种两亩多地。自从购置了旋耕机、覆膜机后,配合微耕机、“三马子”,农事作业效率一下子提升了许多。现在有了这些机械,他家流转了几十亩地,几天时间就能种完。“现在一台覆膜机每天能覆膜20亩,比人工覆膜的效率提高了10倍多。”

人物专访

不能让科技服务卡在最后一公里

——访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杨海兴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正高级农艺师杨海兴被当地群众称为“泥腿子专家”,是一位对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专家人才。

“28年来,我们根据蔬菜生产发展,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中,紧紧围绕高原夏菜这一富民强县主导产业,以建立高标准示范点建设为重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做到乡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社有示范田;树立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样板,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迅速转化,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杨海兴介绍说,从春耕开始到蔬菜上市,结合生产季节进行全程指导,通过“技术到田”,筛选引进、试验、示范冷凉型蔬菜新品种,大力推广旱作全膜双垄三沟标准化栽培技术、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先进农机农艺实用技术,不仅有效提高广大贫困户的生产技术水平,还解决了群众的生产问题。通过手把手传授生产技艺,为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据了解,杨海兴团队通过对全县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目前建立了千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45个,重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8个。

责任编辑:张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