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是晚报《记者跑腿》栏目上线三周年的日子。3年,1095个日夜,12000余条群众来电和线上求助线索,8万余通采访电话,6000余次外出采访,认真倾听民声,积极协调帮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使命和媒体担当。3年来,累计为群众解决或协调出结果的事件有1000余件,为群众提供政策服务、法律咨询或其他帮助4000余件,对于涉诉等各种原因不能帮办、采访的及时做解释说明,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3年来,累计采写、拍摄、制作、刊播发5000余篇新闻稿件和视频;3年来,多次获得甘肃省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等……这些都是本报《记者跑腿》栏目成立3年来的成绩,也是我们交出的一份答卷。

1 大小线索一个不落 认真对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热线已分配至群里,各位领取线索,当天完成,无法完成请及时回复进展!”“收到!”“收到,现在联系!”“收到,已出发!”……

每天早上8时,本报《记者跑腿》栏目的工作群里信息不断,不论大小线索,全部落实到位、迅速跟进。“我们的记者每天都要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管是邻里矛盾,还是追缴欠款,我们尽力做到每一条热线有始有终!”《记者跑腿》栏目负责人郭兰英如是说,栏目记者们每天早报题、晚报稿,认真对待每一条热线,做到条条有回复。

“记者跑腿,为民解忧!”这句话早已深深刻进了出镜记者华晓婧和苏晓的脑子里。作为兰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46项重点项目之一,《记者跑腿》栏目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栏目宗旨来践行。“哪怕是很小很小的线索,仅仅是打电话问询政策或者办事流程,我们也要很详细地回复给读者。”记者孙建荣的手机通话记录里基本上都是“求助人李先生”“求助人陈女士”之类的备注。三年来,近万条的通话记录就是他作为跑腿记者的担当。

2 组织策划系列活动 个个出彩

2021年6月,仅仅因为出租车驾驶员的一通求助电话,栏目记者紧急联系卫生部门,24小时准备了为全市8000余位出租车驾驶员接种新冠疫苗的专场。一个月后又举办了第二针接种专场,收获好评无数。

有了这一次的成功,《记者跑腿》栏目不只局限于日常跑腿帮办,并且开始不断组织策划系列活动。2021年7月,黄河兰州段区域首迎当年3300立方米每秒流量考验,兰州市已启动黄河兰州段区域Ⅳ级应急响应。《记者跑腿》栏目派出多路记者,零距离采访兰州的防汛工作和背后的故事。

2022年3月,《记者跑腿》栏目采用视频+报纸的形式推出“择一事终一生——致敬奋斗者”系列报道,先后报道了坚守岗位一辈子的13位奋斗者。

2023年2月,《记者跑腿》栏目和《西海都市报》跨省联动全媒体系列报道西宁市民陈中水在兰州勇跳黄河救人、兰州市民唐国全暖心相助陈中水的事迹,策划了一场跨省约定,各大网络平台阅读量超过两千万人次,两位好人的爱心善举感动了无数网友,也温暖了兰州、西宁两座城,成为了兰西城市群的一段佳话。

3 脚踏实地展现媒体力量 求真务实

2022年4月,《记者跑腿》栏目联合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正式启动“为53名甘肃籍英烈寻亲”公益活动。同年10月9日,志愿军烈士寻亲服务团联合本栏目发起了为84名甘肃籍志愿军烈士寻找亲属或为烈属寻找烈士安葬地的活动。也正是因为这项系列采访,《记者跑腿》栏目成功入选“红色金城 融媒联宣 唱响同盟”融媒矩阵。

回顾这3年,《记者跑腿》栏目收获满满。2021年6月,入选兰州市46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2021年,荣获2020年度中国晚报优秀专栏一等奖、三等奖;2022年12月,荣获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评出的2021-2022年度城市党报“双胜利”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3月,分别荣获2022年度甘肃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筑梦三载,向新而行。敢为当下,未来可期。3年来,《记者跑腿》栏目始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以为民办实事的宗旨,克服一切困难,为民解忧!

■现场花絮

今年我们登山庆祝

今年,《记者跑腿》栏目组织了一次登山活动,庆祝在这三年中取得的成绩,并展望下一年。

“在巍巍的兰山上,爬呀爬呀爬……”在《记者跑腿》栏目成立三周年之际,栏目记者团登兰山。早上8时30分,一路人马陆续到场,有人在健身器材上开始热身,有人采购爬山要喝的水,有人采购气球搞氛围……9时整,一切准备就绪后,一行人从山脚出发。

路程前10分钟,大家差距有点大。“上次爬山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已经14年没有爬过兰山啦!”女记者们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爬得慢的缘由,但也始终彼此陪伴鼓励着,继续向上爬。有人爬得慢,就有人爬得快。一直遥遥领先的记者桑杰才让道出了自己的秘籍:“这就是‘记者跑腿’跑出来的功夫!”

准备冲刺二台阁时,面前一阶一阶的台阶,像极了那些求助线索的棘手部分,虽然预示了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不怕辛苦、彼此扶持,就能解决问题。“大家一鼓作气,冲刺一下吧!”9时46分,大部分人终于登上二台阁。10时40分,大家顺利到达了三台阁。在这里,我们用镜头记录了本次三周年爬山活动的圆满成功。

微风吹、阳光足,一切都是刚刚好。回忆这三年,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努力为求助人竭尽全力解决问题,同时将饱含正能量的好人好事传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像极了我们努力爬山、勇攀高峰的样子!”为了庆祝栏目上线三周年,今年组织爬山寓意栏目能够越办越好,能为老百姓办更多实事、办更多好事,能够更上一层楼!

庆祝活动开始,大家围着蛋糕,共同许下了同样的一个心愿:“祝《记者跑腿》越办越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晓婧 苏晓

■记者感言

孙建荣: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每天早上部门分配线索,这些线索既是求助人的期盼也是对我们的期望。领到线索,在采访前、采访途中,不断打进打出电话便是基本操作。三年来,手机里近万条通话和数不清的微信语音通话和留言,记录着我的“跑腿”时光。

三年来,每次帮读者解决一件烦心事时,都会收到他们的感谢和点赞,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对于未来,我充满了期望,坚信《记者跑腿》栏目会越办越好。

桑杰才让:一句感谢,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去现场采访、找管理方、协调、答复求助人,这是《记者跑腿》栏目记者每天的工作,虽然每件事都很琐碎,但看到投诉人满意而归,成就感不由而生……

4月20日、25日、28日,经过多次报道、协调,兰石润安小区堆积的施工设备及建筑器材开始被清理,市民任先生现场给记者竖起了大拇指。任先生说,小区实施了改造,但是改造后,施工方将部分设备及建筑器材落在小区内不管不问,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向多部门反映无济于事。无奈,他只能向《记者跑腿》栏目反映,没想到《记者跑腿》栏目积极协调社区及施工单位,将堆积的设备及建筑器材清理了。现在,小区宽敞了,也干净了,感谢《记者跑腿》。

任先生一句感谢语让记者倍感温暖,在日常采访中,往往一条小小的线索需要采访很多人、很多单位,难度大、压力大。当一件件投诉得到解决时,投诉人一句感谢,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华晓婧:发现温暖感人的瞬间

在第三年的《记者跑腿》工作中,除了日常为老百姓帮办的情况,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青海西宁和甘肃兰州两地感人的故事了。青海西宁来兰办事的陈中水在河边勇救落水者,甘肃兰州的唐国全看到浑身湿透的他,一把将他拥入怀中并为其付费开房取暖……这件好人好事不仅温暖感动了所有读者,在新闻报道寻人找到唐国全的当天,听着现场唐国全的讲述,无不触动感染着我。一个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救人,一个向陌生英雄施以援手,这种爱的接力、爱的传递正是甘青两地人民相互扶持、相互支持的最好印证。

《记者跑腿》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而这一次的好人好事,也算其中之一。在两地媒体的接力报道中,救人当晚匆匆一见的两位好人总算找到了彼此,并约定在兰州相见。于是,栏目计划为两人筹办一次见面会,也让这个故事有了温暖的延续。后来,在两地媒体的见证下、在数以万计网友的见证下,两位好人最终相见并还原了那一晚救人并被救的场景……我想,做记者,除了做好舆论监督,更重要的也要发现报道生活中这些温暖感人的瞬间,坚持宣传正能量。

苏晓:收到市民一声声道谢,就觉得值了!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系各级政府与广大群众的纽带,同时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既感到光荣,同时又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在三年的时间里,我们《记者跑腿》栏目的记者们几乎跑遍了兰州市的大街小巷,倾听诉求者的心声,看到求助者脸上露出明媚的笑容,收到市民一声声道谢,我们就觉得值了!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为了新闻正义,我将继续前行!

滕效宏:用真心为百姓排忧解难

为民排忧解难是《记者跑腿》栏目的义务和责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催促着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奔赴采访一线,为投诉人协调、解决和答疑解惑各类烦心事。

2022年1月,黄河兰州段城关黄河大桥东侧的河心滩上出现了几台大型挖掘机和大卡车采挖作业,引发市民关注。“这是在挖砂出售砂石吗”“黄河里的砂石能采挖吗”……有很多人对此十分不解。接到线索的《记者跑腿》栏目记者即刻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就市民的疑惑,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解释,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黄河枯水期,尤其是12月底至次年2月底,黄河干流部分河心滩滩涂就露出了水面,不但影响美观,更会抬高河心滩水位,影响到两岸堤防。为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经水务部门批准,对部分河心滩疏浚整治。再说了,开挖出的砂石料不会运出河面,而是从淤积的地方运到被河水冲刷的地方,保证平衡。

报道见报后,很多市民表示理解,也将支持政府部门的工作。

民生无小事,持续倾听民声,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每天,我们用脚步丈量着这个城市,用真心为百姓排忧解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雨欣

■各界寄语

市人大代表翟兆君:为百姓发声

转眼间《记者跑腿》栏目开通已三年时间了,三年来《记者跑腿》栏目的记者,始终紧盯百姓生活事,为民解忧跑腿不嫌累,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以能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身边事,作为栏目的重点和主要工作。

一件件、一桩桩通过《记者跑腿》栏目记者的信息收集、积极协调、为监督和反映百姓生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和赞扬。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们还对在“跑腿”中发现和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探讨,对涉及一些群众反映较多和涉及一些社会治理中需要政府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还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种社会监督等渠道进行反映和反馈,也得到了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和问题的解决,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好评,也换来了百姓一张张笑脸。

值此之际,衷心祝《记者跑腿》栏目越办越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市政协委员侯一兵:“跑”进百姓心坎 “跑”出媒体担当

三年来,我一直在关注《记者跑腿》栏目。该栏目立足民生,聚焦解决市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民生问题、好人好事以及维权难问题。通过创新手法,将新闻引导与服务功能合二为一,让群众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服务,并紧扣热点,设置议题,化解难点,提升服务水平。栏目发挥舆论监督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作用,为政府、百姓架起了沟通桥梁。《记者跑腿》栏目不仅是特色鲜明的新闻服务品牌,而且切实将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结合起来,帮助党和政府化解了众多社会矛盾纠纷。

愿《记者跑腿》栏目“跑”进百姓心坎,“跑”出媒体担当,在现有文图新闻的基础上,用新媒体视觉,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惠民:一个很好的民生服务类专栏

《兰州晚报》的《记者跑腿》栏目是一个很好的民生服务类专栏,这个专栏的设计,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转型和发展平台。进入融媒体发展时期,无论媒介环境怎么演变、媒介技术怎么进步,媒介发布新闻、舆论监督和民生服务这几个最基本的功能和价值是永远不会变的。

《兰州晚报》开辟这样一个专栏,生产了很多有意义有影响力也非常有价值的新闻产品,达到了为社会服务、为党和政府服务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我认为这个栏目设计很准确,对应很清晰,已经获得了一定的传播影响力,应该很好地总结并坚持下去,并将它作为《兰州晚报》在未来的融媒体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的品牌栏目和新媒体平台来打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曾德华 文/图

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副院长黄建军:《记者跑腿》迎合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

《记者跑腿》栏目作为兰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的48个项目之一,确实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实事,搭建了为民服务的全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不同,《记者跑腿》栏目迎合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以报纸、网络多渠道的全媒体矩阵方式宣传报道相关工作,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祝福《记者跑腿》栏目在“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苏晓 华晓婧 实习生 席梦瑶 文/图

甘家巷社区党委副书记陈吉媛:以媒体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记者跑腿》栏目的初心和我们街道社区是一致的,就是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很显然,《记者跑腿》栏目做到了,它为百姓发声、为百姓解忧!”

希望《记者跑腿》栏目能以媒体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和我们一起更好地为民服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雨欣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