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三点开始搭灵棚,哀乐佛经高音喇叭不停,单元门口还要放两个劈成两半的汽油桶,来烧银锭元宝;这样的葬礼习俗每年都要来那么几次。”家住滨江的王先生依然记得几年前,滨江本地一些“大操大办”的丧葬习俗着实扰民。


【资料图】

一座国际化的现代化新城是滨江最瞩目的名片,年轻人因对都市的憧憬而在这里安家,然而不难想象,一些陋习旧俗仍然保留了下来,与现代的文明生活方式发生了“大碰撞”。

如何“破”这一民生难题?滨江区将“文明殡葬 移风易俗”专项工作列入文明创建重要内容,在尊重民生需求的基础上,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大力革除丧葬陋习,宣传引导转变居民观念,创新模式树立祭扫新风,一切为了“让殡葬改革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保障改善民生”,用暖心民政绘就幸福底色。

去年7月,浦沿街道虞先生的父亲与世长辞,主动电话联系到区殡仪服务中标单位,滨江“白事管家”团队30分钟就到达现场,将丧礼事项安排妥当。根据《滨江区文明治丧奖励办法》规定,虞先生家可以申领到2000元的文明治丧奖励资金,还可以享受惠民殡葬基本服务全流程免费。虞先生表示:“生前对老人好点是最大的孝道,丧事简办也是他父亲的生前意愿。既能减轻负担,也能少给子女、亲朋好友添麻烦”。

虞先生家丧事简办的案例是滨江区群众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2020年,《滨江区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 文明殡葬”的通告》发布,如何更好的普及文明之风成为摆在滨江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党员首先走在了前面,通过发动党员积极性,深入群众,将文明治丧要求逐渐为群众所熟悉。

同时,滨江区还发动一群“阿姨群体”,带头参与殡葬改革宣传。在老底子的习俗中,出殡要挑日子、挑时辰,花圈、流水席、敲锣打鼓花费不菲,在丧事简办新风的影响下,她们放下手里的“银锭元宝”,戴上红袖章,拿上宣传册,以小区楼宇、公墓山头作为阵地,走到居民中用本地方言倡导文明殡葬,多了一份乡情和温度。

文明殡葬,但礼葬仪式依旧庄重:在殡仪馆,搭建灵堂、守灵哀悼、火化,一直到葬入公墓,整个过程气氛安静、庄严、肃穆。促使一些保留旧习俗的人群发生思想转变,开始支持既省钱又有场面的丧葬风俗改革。

“前些年滨江区整村拆迁安置,子女手头宽裕了,不大操大办觉得对不起逝者。现在大部分群众已转变旧观念习俗,葬礼悼念活动从简,成为自觉的行为。”新生社区殡管员表示。

滨江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说,殡葬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德治”的潜移默化,也需要“法治”的警醒约束。除了通过奖励引导文明治丧,滨江在全区范围内明确“五禁止”,包括禁止在公共场所临时占道搭设灵棚、灵堂,禁止在治丧、祭祀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等,对城市治丧提出明确规定,让移风易俗的“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

滨江区还积极推进文明祭扫,自2019年冬至起,滨江区公墓严禁燃烧香烛纸钱等明火祭扫行为。为引导群众用合理方式表达哀思,美女山公墓开展“鲜花换纸钱”“代祭扫”“网上祭扫”服务。“祭奠只要是围绕敬重祖先、尊重生命的理念去做一些创新都是非常好的,‘网上祭扫’拓宽了传统习俗在地理、时间上的限制,反而更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一位来先生在留言簿上写到。

殡葬改革是民生实事,是与每个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文化习俗的变革。丧葬礼仪体现的是孝道,其内核是一种礼节,丧葬仪式本身简化并不影响“孝道”价值的不断丰富和传递。树立厚养礼葬新观念,文明之花已在滨江落地生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