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似乎还能对答如流、出口成诗,甚至还能写剧本、编音乐、写代码……最近,这款名叫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火爆全球,热度持续高涨,也引起不少老年人的关注。
(资料图)
作为新兴产物的ChatGPT,老年人对其了解程度如何?愿意主动尝试接触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发放调查问卷,并来到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古苑公园,与老年朋友们一起聊聊这个新晋“网红”。
调查结果很意外
多数老人都知晓
记者来到时,古东社区正在这里开展每月一次的便民服务日,免费理发、磨剪刀、补衣服、修伞等各类项目应有尽有,不少老年人围坐一起说说笑笑,十分热闹。
“什么东西?不知道啊这个,没听说过。”一听记者问ChatGPT,75岁的刘肖盛显然有点懵,连连摇头表示自己不太清楚。
在固有的观念中,老年人是接收信息相对闭塞的群体。记者原以为大部分受访者都会像刘肖盛这般回答,但之后接连几位的回答,却是另一番风貌:老人们不仅听说过ChatGPT,甚至还能说出个七七八八。这个情况让记者感到有些意外。
问卷调查给出的结果也是如此。当问及“你了解最近上线的ChatGPT吗?”,两成左右的老年朋友表示自己知道且有所了解,超四成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其余人表示不知道。
面对诸如ChatGPT的人工智能产品,一些老年朋友甚至还能举一反三。60岁的韩金建说,预约就诊和小区门禁都常见且实用;75岁的赵引齐举例,在家时用扫地机器人打扫卫生,出门时打开导航选择最优路线,超市购物时点击人脸识别快速支付……不知不觉间,智能产品和功能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已经随处可见,老年人也同样适用。调查结果显示,手机移动支付、虚拟个人助理、刷脸开闸等都是老年人相对熟知且会使用到的功能。
态度呈现两极化
少数老人存顾虑
在古东社区,说起朱小慧的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清华大学毕业的朱小慧是一名实打实的学霸,83岁依然坚守在“冲浪一线”。说起ChatGPT,她虽然一开始表示不知道,但经过记者简单介绍后,便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立马拿出手机进行搜索。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这类智能产品会主动探索,或接受家人朋友的建议,尝试接触的老年人加起来超93%。
但也有一些受访者表示,学会使用智能产品不是一件易事。身体老化带来了一定的认知与接受障碍,而这些产品对老年人在触感、字体、颜色、版式、按键以及更深层次的人机交互等方面的使用需求关注却不足,老年群体成为难以主动拥抱数字化技术的“弱势群体”。65岁的阮宝明也提出自己的想法,作为老年人,对网络安全隐患和谣言分辨困难,本就缺乏安全感,所以不敢主动接触新事物。
古东社区的工作人员认为,大部分老年人对人工智能的态度还是正面积极的,但少数人的想法也不能忽视。她告诉记者,社区内就有一位50多岁的阿姨,对于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十分抵触,出门时永远都揣着现金,从来不用手机付钱。工作人员打算,后续工作中会在尊重阿姨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其主动认识和尝试智能设备。
智能不等于便利
操作简单是第一
“你对以后的人工智能产品有什么期待?”记者又把这个问题抛给老年朋友们。
“肯定是要简单好操作了。”韩金建回答得十分干脆。在这次街访调查中,像他一样选择“希望操作流程简单化”的老人占84.58%,选择“更加舒适便捷”的老人有57.94%,选择“做到普及化”的老人占66.82%,其他则占6.54%。
不难发现,大部分老年人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界面是否友好,需求最高。他们普遍希望第一步能解决眼前的难题,做到更少层级的操作体验、常用软件的优化适老等。像现在日渐成熟的AI语音交互功能,就非常受到老年人的欢迎,这个功能从老年人视角出发,切实感受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方便。
工作人员表示,像古东社区这样的老小区,老年人口占比很大,在智能产品越来越普及的时代,作为与老年人接触较多的一线社工,他们始终积极引导,帮助老年人主动拥抱数字技术,并借助各类体验宣传、智能产品使用培训等方式,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在网络中的主体性和话语权。
在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今天,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老年群体服务?如何化“鸿沟”为“桥梁”?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