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洪涛

田野里微风阵阵,麦苗儿正在茁壮成长,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而在太康县高朗乡葡萄岗行政村的恒晟家庭农场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儿正在大口咀嚼着香喷喷的饲料,一旁的工人们正在添料、加草,忙得不亦乐乎。“目前,我们农场养殖了300多头牛,是附近比较大的养牛场了,一头牛大概能卖2万多元,一年出栏二次,效益还算可以。”太康县恒晟家庭农场负责人李良峰高兴地说。


【资料图】

李良峰是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他把养牛作为一项事业,长期坚持,从最初的30多头牛,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走出了一条生态畜牧、循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位于太康县独塘乡赵胡同行政村韩庄自然村的庆祥养殖专业合作社内,一排排羊舍整齐排列,羊儿此起彼伏的叫声不绝于耳,工作人员在一旁打扫羊舍,添加饲料。目前,庆祥养殖专业合作社存栏优质山羊2000多只,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性能测定示范场、市科技示范养殖基地、河南省核心育种场、河南省基因遗传评估中心,在太康当地小有名气。

不仅养牛、养羊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太康县的芝麻洼乡、五里口乡、独塘乡、板桥镇等乡镇,畜牧业发展势头同样强劲,群众通过畜牧养殖走上了致富道路。如今,太康县有各类规模养殖场1136个,其中大型规模养殖场60多家,规模猪场160多家,规模蛋鸡场268家,规模肉牛场146家,规模羊场178家,其他规模养殖场100多家,连续17年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2022年太康县又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养牛大县培育县。

近年来,太康县积极构建现代化养殖业格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畜牧业由分散饲养到规模养殖,由传统粗放经营到现代精细经营的转变,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丰富群众“菜篮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落实好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太康县实施好生猪调出大县、生猪良种补贴、生猪保险、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生猪贴息贷款等项目,支持生猪生产企业硬件设施设备、良种繁育、新技术引进,提升生猪生产能力,提高生猪产量和品质。以“粮改饲”试点项目、肉牛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基础母牛扩繁项目为依托,让农民参与肉牛产业发展的各环节、全链条,把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乡镇,留给农民,助推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支持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建设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养殖企业,通过“引进创建一批、整合提升一批、关闭退出一批”,调整养殖规模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广适合中小养殖场户的组织模式和技术模式,带动中小养殖户跟上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指导养殖场户按标生产,让养殖更规范、产品更优质,从源头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以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合理确定养殖规模,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实现畜牧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相匹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养殖结构,稳定生猪生产,巩固禽类养殖,加快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加大粪污治理力度,确保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设施配建达标并正常运转。坚持种养一体、农牧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做好有机肥还田工作。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支持引导畜牧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积极引进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明正牛肉”“太康肘子”等“土字号”“乡字号”地方名牌,促进品牌强牧,带动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构建企业与养殖场户、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合作生产模式,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培育新兴经营主体和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效率,让广大养殖户享受乡村振兴的更多红利。

“如今,畜牧业已成为太康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太康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伟介绍,“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在全链条发展上下功夫,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健全支撑体系,确保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②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