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今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杭州全民健身热潮持续高涨,群众对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近日,2023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围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群众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各地进行了交流。

会议还安排了一项特殊的议程,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专程“打卡”黄龙体育中心、西湖区文体中心和北山街道百姓健身房,实地看了看这里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相关资料图)

他们都看了啥?有哪些新收获?

智慧化建设让场馆“聪明”起来

自2018年以来,西湖区抓住“迎亚运”契机,建设了综合体育场馆,“智慧化”已成为场馆的关键词之一。

来到位于杭州城西CBD核心区的西湖区文体中心,智慧化扑面而来——线上预订、线上查询、线上支付、自助取票、扫码刷脸入场、一键导航等智慧服务一应俱全。

走进西湖区文体中心的数字驾驶舱,现场集成的智慧平台大屏上实时更新着场馆预定、会员增长、赛事活动等各项数据。“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为我们场馆智慧化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杭州西湖文化体育会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亮介绍。例如,通过会员画像分析,可以看到来健身的人群以“70后”和“90后”为最大的主力,女性会员占58%,而游泳、羽毛球、篮球等则是会员比较偏好的健身项目。“有了数据分析,我们就可以根据会员的分布情况和实际需求,来调整主推的健身项目。”任亮说。

在西湖区文体中心“鹏之星”游泳馆的一块大屏前,与会的各省代表讨论热烈,啧啧称奇。这是一套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算法的安全防溺水系统,创造了“人防+机防”的双重保障创新模式。任亮介绍,泳池顶部10余个高清摄像头就是系统的“安全之眼”,一旦有泳客处于挣扎状态,15秒后就会响起警报,而同一时间,安全员使用的手环开始震动,巡场的PAD出现红色标识提醒立即救援,它还会根据泳池的特征、泳者的姿态等因素不断自我学习,提升预警的精准性。

“数字化系统之前也见过,但这样先进的防溺水系统确实第一次见,值得推广。”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罗跃龙对此非常感兴趣,并且表示要把浙江体育的“数字化”经验带回去。

除了西湖区文体中心,场馆服务数字化的触角还延伸到了更多地方——西湖区以打造“文三街数字生活街区”为契机,完善升级“西湖数字体育智慧健身系统”,优化全民健身地图,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数字化,为全区1478个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提供导航、查询功能,积极嵌入数字体育整体智治大系统,实现体育数据仓、全民健身服务平台、校园智慧健身系统等与省市数字化系统无缝衔接、一键归集。

“家门口”的惠民服务落地生根

25岁的郑女士是西湖区北山街道松木场社区的居民,平日里,她喜欢去健身房跑步和做瑜伽。“以前,社区周边没有可以步行到达的健身房,平时要运动确实不方便。”郑女士说。

北山街道有数万名居民,周边群众健身一直不方便。而随着上保社区百姓健身房的建成,“出门就健身”成为现实。“自从家门口的百姓健身房开业了,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达,健身再也不用跑远路了。”郑女士很高兴。

据北山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弋懿介绍,该健身房约650平方米,场地由北山街道提供,通过公建民营的模式,最大程度减免运营成本,并通过低免的价格回馈给群众,每次健身的价格低至9.9元,大大提升了健身者的满足感、幸福感。“只要500元一年,价格真的很实惠了,而且健身房的器械和教练都非常专业。”郑女士说,平时除了可以用跑步机划船机等健身器械,还可以学习瑜伽普拉提、八段锦等课程,“我们全家都喜欢来这里!”

据悉,该健身房自去年10月15日开业以来,目前已开办健身操、瑜伽、舞蹈、太极等团操和个性化健身训练课程,累计600余场次,每日平均3至4场,日均活动人数百余人,惠及周边居民3万余人次。

“家门口”健身并不是北山街道“独有”,目前,西湖区共有22家百姓健身房,实现11个镇街全覆盖。

除了家门口的惠民场馆之外,不得不提浙江知名体育场馆——黄龙体育中心。黄龙体育中心一直坚持“人民场馆为人民”的理念,疫情期间,年均接待健身群众仍达138.68万人次,其中低免开放接待35.23万人次,年均举办各类赛事活动158场,其中公益活动82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今年杭州两会的热词,“新建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也走进了全市13个区县(市)的年度民生实事里。以西湖区为例,2023年将新建嵌入式体育场地100片3.3万平方米,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00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