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松
东部乡镇5万多亩优质中药材长势正好,南部乡镇6万多亩黑皮冬瓜育苗正旺,西部乡镇10万多亩甘薯已经移栽、入秋3万多亩花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北部乡镇6万多亩辣椒年年稳产增收,中部乡镇5万多亩果蔬四季供应……4月7日,郸城大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这是该县贯彻落实“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创建“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的美好图景之一。
(资料图片)
“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我们制定‘四张清单’,全力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落实。即制定责任清单,细化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责任,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全面落实达标;制定任务清单,将重点任务逐一梳理细化,形成11类49项任务清单,确保工作开展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制定问题清单,坚持问题导向查出43条问题,建立台账、限时解决,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制定成绩清单,通过树立标杆、宣传典型,有力示范带动了各乡镇对标提升、比学赶超、竞相出彩。”郸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史艳华坚定地说。
“四动并举”赋能“产业兴旺星”
该局通过项目推动,发挥项目建设的产业升级助推器作用,今年计划投入3780万元,谋划“产业兴旺星”产业项目15个。计划投入1223万元,购买优质高产花生种135万斤,发展花生种植2.7万亩。在两年多来已经建设400多个蔬菜大棚的基础上,计划投入衔接资金6000万元,新建冬暖日光温室100个,鼓励引导群众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产业带动。持续培育壮大“东部以宜路、白马等乡镇为中心的优质中药材;南部以钱店、东风等乡镇为中心的黑皮冬瓜;西部以汲冢、胡集为中心的甘薯花生;北部以虎岗、汲水等乡镇为中心的辣椒;中部以城郊、宁平等乡镇为中心的果蔬”五大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订单种植,带动农民增收。今年计划全县种植中药材5万亩、黑皮冬瓜6万亩、甘薯3万亩、花生10万亩、辣椒种植面积6万亩、果蔬大棚种植面积5万亩。
经营拉动。培育和扶持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已培育发展各类种植、养殖、服务型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698家、家庭农场4120家,全县流转土地31.8万亩,带动30万群众参与产业化经营,年增效益5亿元。
科技驱动。该局始终注重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印发各类技术资料40多万份、电视专题讲座5期,接待热线咨询1500余人次,技术培训12万多人次,田间地头指导9500多人次。
“四个强化”赋能“生态宜居星”
该局通过强化基础保障,提升创建能力。计划投资5100万元新建垃圾分类亭5772座、旧衣回收箱5772个、新增垃圾分类桶23088个,建成并投入使用垃圾分类中转和压缩转运站19个,实现户、组、村、乡镇垃圾投放和转运设施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运处理体系。
强化环境整治,补齐创建短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春季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累计出动各类车辆21000台次、人员75080人次,清理清运垃圾、秸秆等杂物3500多吨,清淤疏浚沟塘201处,新植绿化树73000多株,拆除违章建筑、残垣断壁76处、一宅变四园11个,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强化宣传引导,做到全员参与。该局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大扫除、大清理、大整治,引导群众以主人翁姿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同“五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相结合,以榜样力量传递正能量,为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强化建章立制,确保常态长效。帮助支持各乡镇结合实际,建立规章制度,如汲水乡的“六长一岗一台”和“一联二带”工作法,汲冢镇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即每月一次户长会、每月一人一块钱、每月一个清洁日、每网格一个责任人、每月一次大评比),石槽镇的“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资助、企业配合、市场运作”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通过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和维护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我们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围绕乡村振兴做文章,把更多、更好、更具特色的产业建成建好、落实落地,把更多的乡村建成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力争年底全县67个‘产业兴旺星’和341个‘生态宜居星’全部创建达标。”史艳华说。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