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杭州北管理中心有一位“叶大师”。


(资料图)

“叶大师”的工作听起来很普通,一名机电管理员。见到他时,眼前这位浓眉大眼、颇显憨厚的中年男人似乎也与想象中的“大师”形象有些不同。

但当走进他的工作室时,作为“常青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的“大师”气质就立住了。

映入眼帘的是成排的荣誉证书和满墙的成果展示:“五小”创新项目35项,国家专利8项,专利申报中1项,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公司及以上级别荣誉15项……

就在不久前,“叶大师”叶常青更入选了2022年“浙江工匠”培养项目人员名单。“浙江工匠”这一浙江省面向高技能青年人才设立的培育支持项目的初衷,正是为浙江建设工业强省和创造强省提供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荣誉的背后,是他在岗位上挥洒的勤劳汗水,更是无数个攻坚克难的不眠之夜……

多看多问多记

1993年,从临安技工学校毕业后,18岁的叶常青进入一家私企做水电维修工。

日复一日的简单工作,让叶常青感到无所适从,总觉得生活里缺了点什么。“单位里的设备太单一了,工作内容重复性又高,几乎接触不到什么新技术。”带着想要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的念头,2005年,他进入杭徽高速工作。

初入杭徽高速,各种复杂的设备就给了叶常青一个“下马威”。机电设备更迭速度快、新技术不断涌现、高速公路上设备涉及的领域更加繁杂等问题困扰着他,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感觉自己无法胜任。“不要说维修维护了,这些机器我见都没见过,感觉自己空有一腔热情。”叶常青形容当时的自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当初选择来这儿,不就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吗!”面对困难,叶常青常常这样自我说服,自我打气。

在一次和新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交谈时,对方告诉他,只要去搞懂一台设备的结构原理,就会明白设备的性能。

从那以后,叶常青都会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他便主动找到设备厂家,向对方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学习对方如何安装、如何连接线路,并将学到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

白天忙于工作,安静下来的夜晚就成了学习的绝佳时间。为了弄清楚每台设备的工作原理,每天下班后,叶常青都要对白天的工作进行复盘,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当天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学习到深夜对于叶常青而言是家常便饭。

“我自己总结了三个词:多看、多问、多记。多看新设备安装过程和网上技术资料,多问技术人员设备构造原理、故障产生原因,多记获得的技术信息。”叶常青说。

如果说一开始的刻苦学习是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后来,对于叶常青而言,学习已经成为了他下意识的习惯。而正是这下意识的习惯让他快速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创新需要齐心协力

2017年4月1日,叶常青有了一个新身份,“常青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

“当时单位鼓励我们成立个人工作室,搭建以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目标的平台,因为想要为高速公路的畅通作出更多贡献,加上同事们都比较相信我的能力,我向单位申报成立了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意味着叶常青需要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如何带领一个团队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新课题。

工作室的第一个成果是推车式太阳能无线传输监控摄像装置。从开始讨论、研发到生产、装配、测试再到最后的成型,花了两年的时间。在研发进行到一年多的时候,已经成型的设备在测试时出现了很多棘手的技术问题,配件重了、稳定性不够等,这些问题意味着研发几乎要推翻重来。

“研发出现了问题大家都很崩溃,但是我作为团队的带头人,必须首先振作起来,我要让大家相信困难都是暂时的。”他积极地和每个人沟通,了解大家的需求,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他都要处理,并且主动联系各个领域的技术人员共同会诊。

2018年,推车式太阳能无线传输监控摄像装置终于成功通过测试。这台装置可以灵活地移动到有需要的路段,有效解决了高速公路路面点多面广、人力投入有限、监管难度大的问题,推动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智能化发展的进程。装置应用于市场的那一刻,也是叶常青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以前只需要埋头做好自己的工作,现在除了要协调好大家的工作,还要时常关心每个人的情绪和生活,就这样,叶常青成了工作室最早来、最迟走的人。“只有团队好,我们才能在创新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并且我也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辛苦背后,是叶常青的自加压力。

在叶常青的带领下,经过五年的发展,工作室先后获得全国级荣誉2项、省级荣誉2项,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8项,五小创新项目38项,各类创新评比奖项近10次。其中有5名成员获中高级技能职称,2名成员竞聘进入单位的中层管理岗位,15名一线员工考出水电上岗证。

叶常青认为,只有把每个人都调动起来,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于他自己而言,培养更多人才、研发更多产品也是日后工作室的发展方向。

用心做事,才会有回报

采访的过程被工作电话打断了三次。

“叶大师生活中是一个很亲切的人,但是面对工作时,又非常严格。在他看来,工作无小事,对于任何一个问题,他都会反复琢磨。我们工会组织活动时,叶大师的手机也没有停过,一直在不停地接电话、发消息。好像没看到过他对待工作不耐烦的样子。”等待叶常青处理工作的间隙,他的一位同事告诉我。

在同事眼中,他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

高速公路的特殊性质让叶常青需要随时待命,随时准备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尤其是在车流量大的节假日和车辆难以通行的极端天气,更是需要直接住在单位。今年年初,杭州迎来降雪,给公路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农历大年初二叶常青便回到工作岗位,参与对吹雪车的抢修。几乎每一个节假日,办公室里都有他的身影。

叶常青认为,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父亲的影响。

作为村支书的父亲为了增加村民收入,经常在乡政府、村民和田地间来回奔波,带领村民办茶叶加工厂、白果加工厂,种植西瓜。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西瓜滞销事件,那一年村子周边地区没有办法消耗全村几十万斤西瓜,为了不让村民的心血烂在田间,父亲带着他,拉了一车西瓜,背着西瓜到县城的企业、商场里推销,一天下来父亲的肩膀都被布袋磨出血泡。他问,爸,为啥要这么累?父亲回答他:“用心做事,才会有回报。”

“用心做事”这四个词从此刻在了叶常青的脑海中。

正是因为“用心做事”,才让他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可以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让他更加欣慰的是,自己用心做事的态度也感染了家人,近几年女儿对待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认真。

谈到未来的规划,他表示,“我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想一直学习下去,利用好工作室这个平台,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高速公路的畅通做出更多贡献。同时我想成为女儿的榜样,让她以我这样一个父亲而骄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