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双强”是2022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工作三大跑道之一。
随着杭州市科技强农、装备强农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迈进,去年,杭州市各地在农业“双强”行动推进、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中跑出了农业现代化先行加速度,为促进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杭州经验。
精准破题
【资料图】
推进全域标准地建设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大部分杭州西部区县的地域特征,也是杭州市发展规模农业的限制因素之一。
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杭州市如何破题农业产业规模不大、机械化程度不高现状?
“去年,我们打出了‘农业标准地+‘双强’行动’组合拳。”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杭州市不少区县通过农业标准地建设,探索农业提质拓面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农业标准地建设给杭州带来了什么?透过去年12月在建德杨村桥镇举办的第15届建德新安江(中国)草莓节或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建德有40年的草莓种植历史,草莓全产业链年产值已超45亿元。在草莓节上,除了首次对外发布的“建德白露”新品种草莓赚足了“眼球”,建德市分享的以草莓标准地建设为样板的农业产业标准地建设经验同样备受关注。
“特色产业需要升级,农民收入也要进一步提高,标准地建设,可以让先发优势变为引领优势。”建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建德,土地无疑是最稀缺的发展资源之一,为破解田地“碎片”化、利用率低和草莓产业发展“小、散和标准化程度低”的难题,建德创新了“草莓标准地”发展模式。该模式通过统一流转租赁、统一规划整治、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引资,探索出了莓农“拎包入住”、村集体“股份入股”、村民“流转获租、务工挣薪”的共享机制,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股份制改革“变股金”、农民务工“挣薪金”的“一地三金”多元增收路径。过去三年间,建德已建成草莓标准地5090亩,带动村集体增收1000余万元、农户增收1.5亿元以上。
于建德而言,“草莓标准地”的成功试水只是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开始。目前,建德市已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标准地建设的十条意见》,该意见通过以“一粒米、一颗果、一片叶、一枚蛋、一幢房”等为重点,全域推行粮食、草莓、茶叶、蛋鸡、农房等标准地示范创建,目标3年新建农业标准地10万亩以上、盘活闲置农房1000幢以上,招引新型农业主体500家以上,培育农创客1000人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00万元以上。
装备强农
打造特色农事服务中心
农业现代化先行,农业标准地建设是前提保障。推进全省农业“双强”工作,杭州各地正紧密结合农业标准地建设,配套建设满足农业现代化需求的农事服务中心。
去年,杭州市下发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三年目标任务,指导区、县(市)根据区域粮食生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合理编制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确定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布设农事服务中心和各类服务站点。目前已安排丘陵山地宜机化改造和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农事服务中心、良种繁育基地等农业“双强”项目25个。
在省级首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创建单位——杭州市临安区於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可提供11.5万亩次作业服务的农机中心、可为周边10公里内农户提供农机维修服务的农机维修中心、节本增收可达62.4万元以上的育秧中心。
农业机械展区内,茶叶机械、林果机械、蔬菜机械、粮油机械4个大类60多台农业机械颇为壮观,其中既有先进的大中型机械,也有丘陵山区实用的小型机械。
“现在,无人机在山核桃产业中派上了大用场,它们不仅可以解决山核桃植保难题,还可以进行施肥、播种、吊装等多种作业。”临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推进农业“双强”工作中,现代化机械的广泛应用,为临安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除了无人机,如今,单轨运输机可以轻松地把农业生产资料运到山上,又能把山核桃、茶叶、竹笋、水果等农产品从山上运下来;热泵型果蔬烘干机不仅解决了广大林农的山核桃烘干难题,同时还能烘香榧、花生等各类坚果和油茶、花椒等其他农产品……目前,临安区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并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
在打通装备强农“最难一公里”的道路上,杭州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既鼓励西部丘陵地区引进推广小型特色农机具,也支持东部平原地区推进粮油全程机械化和特色主导产业重点环节机械化。
据悉,近年来,萧山区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农机培训教育联动机制,主要农作物机械化预计水平达87.5%以上,在浙江省内居于领先地位。据初步统计,目前萧山区农机服务组织达49家,其中水稻育秧中心15家、蔬菜育苗中心6家、粮食烘干中心14家,粮食烘干机达139台、批次烘干能力达3104吨,有力地保障了萧山区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
数智赋能
走好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争当浙江省农业“双强”先行担当,既要有装备强农的设备保障,也要有科技强农的内核驱动。“推进农业‘双强’,杭州市在建设农事服务中心过程中,与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进行深度融合。”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杭州市各区县开发上线了“临农一件事”“惠农一件事”等农事综合服务平台。
如今,农户在手机端就能轻松选择政策解读、农技服务、农资配送、新品种推广、农产品网上直播等功能,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一键下单”“一键直达”。目前,杭州市在建20个农事服务中心建成后,均可为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农户提供10余种农事服务。
以临安区“山核桃产业大脑”和“临农一件事”综合应用为例,临安区“山核桃产业大脑”以全区11个数字示范基地的各类数据为算法支撑,“结合山核桃作物生长条件、生长规律、影像视觉特征等要素,人工智能算法成功绘制了山核桃产业‘一张图’。”临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张产业图不仅可以依托基地物联感知设备数据触发模型,实现产业监测预警,整体态势全面感知,还为临安区构建了产量预估模型、价值估算模型、适宜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价模型,为政府1.6亿元山核桃生态治理工作提供了决策支撑。
产业大脑如此强大,临安的农民又是怎么用的?
“在临安,农民只需要在‘浙里办’搜索‘临农一件事’,就可以享受‘我要识别病虫害’‘我要电商报告’‘我要买卖原料’‘我要买保险’等18项社会化服务,实现临农服务‘一键通办’。”临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来看,原料市场行情、电商大数据、专家问答等应用活跃度较高,目前已有注册用户23139人,月访问人次超2.6万人次。
“杭州农业一直走的是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其中‘双强’行动发挥着主抓手、主引擎的作用。”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杭州市关于高质量推进杭州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杭州市数字农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杭州市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服务体系。
未来,杭州市将继续按照“一年大突破、三年大跨越、五年创一流”总体目标,加快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服务有力的农事服务圈,不断推动农业“双强”行动争创亮点、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