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为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率先开展全市公共机构碳达峰实现路径研究,夯实“双碳”工作基础,精准研判碳排放趋势,为后续制定相应的碳达峰规划及节能减碳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近年来,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立足公共机构实际,大力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公共机构、绿色低碳示范试点单位等各类创建活动,加强绿色低碳宣传,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全市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各项工作。
在数字化改革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市接入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平台的覆盖建筑面积相较2016年增加49.61%,覆盖用能人数增加57.33%,已基本实现全市公共机构全覆盖,大大提升了节能集中统一管理效能。在节能改造方面,全市公共机构稳步推进空调、电梯等重点耗能系统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示范创建方面,截至2021年底,成功创建600多家节约型机关,实现84%的创建率,创建1433家节水型单位、2家国家能效领跑者、1家国家水效领跑者、54家省级以及22家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17家单位完成绿色数据中心星级认证,实现各区、县(市)绿色数据中心星级认证工作全覆盖。在宣传教育方面,近几年来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共组织节能管理培训班130多个,培训人数9000多人次,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微博、抖音、学习强国等开展节能减碳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杭州市公共机构通过多年的节能减碳工作积累,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本次全市公共机构碳达峰实现路径的研究论证工作,通过对公共机构二氧化碳排放基本特征、发展趋势、驱动因素、减排潜力等研究,深入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公共机构的碳排放现状以及不同终端用能部门的节能减碳潜力,创新性地构建了全市公共机构碳达峰预测模型,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减碳角度进行多情景碳达峰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公共机构“双碳”模式新探索,提出公共机构碳达峰的多维度应对策略,探讨形成公共机构碳达峰实现的“杭州路径”。
从共性措施维度,在宏观政策和低碳规划引导下结合全市公共机构实际情况,从完善能耗统计、能源结构调整、数字化改革、绿色意识提升等角度提出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新能源车辆推广、低碳示范试点建设、节能管理基础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数智创新赋能、绿色办公推广等七点建议,从整体层面提升公共机构节能减碳水平。
从机构类型维度,根据不同公共机构自身碳排放特点,结合节能减碳基础和管理模式,分别对党政机关、医院、学校、场馆这四类不同公共机构提出节能减碳建议。例如针对综合医院,提出了重点诊断暖通空调系统,从高效冷热源机房、智能化运行调控、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等途径着手进行减碳,逐步推进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太阳能+空气能”热水系统或“空气能”热水系统等高效热水生产设备,对电梯进行群控节能优化等针对性建议。通过针对性的节能减碳建议,形成不同类型公共机构碳达峰实现路径。
从区域类型维度,根据各区域公共机构的分布类型、碳排放特点、节能减碳基础并结合其自身资源优势,对市本级及十三个区、县(市)的公共机构提出达峰应对策略建议。例如针对市本级公共机构碳排放量大且排放强度高的实际,建议率先开展杭州市民中心“零碳”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杭州市民中心作为全市公共机构先行者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重点用能医院充分运用能源托管、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加大节能改造力度。针对桐庐县、建德市等碳排放总量及强度较低的地区,建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该区域的公共机构实现路径。通过不同的应对策略,形成不同区域公共机构碳达峰实现路径。
此外,从新技术、新思路角度,进行了新一代光伏光热、新型热泵、高效数据中心冷却、屋顶风电、储能、氢能、节能膜隔热、综合能源管理、超低碳建筑改造、零碳建筑示范创建共十一项新技术应用路径分析,并提出公共机构参与绿电/绿证交易、碳普惠/自愿减排市场以及探索建立公共机构“碳效码”评价机制的建议。
公共机构碳达峰“杭州路径”既从共性维度提出全面推进碳达峰工作的对策建议,又从机构类型维度和区域维度提出了重点突破、分类施策的工作方法,并创新性开展了碳达峰新技术、新思路的探索,为实现全市公共机构碳达峰目标提供了明晰的路径,也希望通过杭州碳达峰的先试先行,为全省乃至全国公共机构碳达峰提供思路和借鉴。
(作者单位: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