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松 通讯员 高玉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郑老师,您怎么来了?“郑老师,看着您,我没有理由不努力……”学生所说的郑老师是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八年级九班语文教师郑文英。

从教33年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血,郑文英用爱与责任诠释着教育的真谛,用坚守与承诺浇灌着满园桃李。她是学生眼中的“好妈妈”,是家长心中的好老师,是同事眼中的好组长。

与学生在一起,能让她更有力量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郑文英感到身体不适,由于忙着工作,加上她感觉过两天就好了,便没有放在心上。近期,在县教体局组织的健康体检中,郑文英被检查出身体异常,医生建议她立即进行手术,否则会发生病变。想着第二天还有课,郑文英果断拖延了手术时间。经过家人和同事的多次劝说,为不耽误上课,郑文英选择在周末时间进行手术,周六下午做了手术,周一她又早早来到了学校。

对于今年53岁的郑文英来说,完全可以请假或者找其他老师代课,但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郑文英隐瞒着不请假,坚持完成教学工作,撑着病体重返三尺讲台。

据悉,郑文英周一至周五都有课,还有两天值班。身体虚弱的她仍竭力站着上课,台上,她依旧声如洪钟、循循善诱;台下,学生们聚精会神、认真记录。“累了,就坐着讲一会儿,少讲点儿,身体最重要。”每次同事劝她坐着讲课时,郑文英总说,上课要有上课的样子,下课再坐着歇也不晚。就这样,术后一周,郑文英坚持上了13节课。

丈夫担心她的身体,多次让她向学校请假,郑文英坚定地说:“我请假只会给其他老师带来麻烦,与学生在一起能让我更有力量。再说,疫情耽误孩子不少课程,现在正值学习的好时光,关键时候我不能掉队。”

把“柔性”带给学生,把“刚性”留给自己

在33年的教学生涯中,郑文英几乎年年当班主任。她深知:只有把内心真正的爱灌注在学生身上,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学校留守儿童多,有的和爷奶生活,有的寄宿在亲戚家,有的兄弟姐妹相依为命。我做班主任,是希望为这些孩子送去妈妈般的关爱。”郑文英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班上有一位叫王佳琪的学生,其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爷奶年迈体弱。一天,郑文英正上着课,发现王佳琪趴在课桌上一动不动,脸色苍白,汗珠直往下流,她急忙去查问,得知其胸口发闷。郑文英让学生先上自习,把王佳琪搀扶下楼,骑车带着王佳琪就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充钱、挂号、检查、拿药,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孩子的母亲呢!王佳琪的家长多次表示要给郑文英医药费,但都被她拒绝了。

学生生病时,郑文英义不容辞担起家长的重任,带领学生及时就医,悉心照顾。而自己生病时,她总是选择拖延,即便这次手术,也是她一人忙前忙后,丈夫常年在外工作,两个孩子仍在读书,多年来,她把自己当成了“女汉子”,把“柔性”都给了学生,把“刚性”留给了自己。

与郑文英相识二十多年的同事王敏说:“这些年,她对自己特别‘吝啬’,很少见她买新衣服,上下班都是骑电动车,但对班里学生特别大方,看到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无钱交学生奶钱时,郑老师就从并不多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资助他们,让学生营养跟得上,天冷了,看到哪位学生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她就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保暖衣服……”

潜心教研,只求万花齐放

多年来,郑文英潜心研究教学方法,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围绕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努力创造情景,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郑文英倾囊相授,发挥了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听评课、互听互评”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给年轻教师机会打拼磨炼,给他们舞台大胆展示,努力将课程理论转化成他们的教学实践。

在她的指导下,赵潘潘、贾丽萍等一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成了学校的优秀教师甚至骨干教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突出的工作业绩,郑文英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周口市优秀教师”等,多次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

“郑文英只是全县教师中的一个缩影,正是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成为了推动郸城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心骨、生力军,描绘出郸城教育持续辉煌的绚丽篇章。”郸城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广锋表示。②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