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通过对白塔近距离测量,并进行自动化监测数据分析,认为塔身、塔基、阑额、斗拱、飞椽、角梁、瓦、脊饰等均无变化。”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杨玉龙团队出的评估报告一传到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项目部,五方主体单位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意味着,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两台15.03米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顺利穿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闸口白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在是不容易。”中铁隧道局之江路项目负责人王鹏回忆起这段“不容易”的施工时间,用了5个数字来概括,即24.02米、0.2mm/s(毫米每秒)、95%、100米、1380天。

0.2mm/s振动控制值,这是国内首次在工程施工阶段采用该标准。

“主线盾构隧道距离闸口白塔塔基最小距离仅24.02米,盾构机顶部覆土为9.16米。从地下斜穿白塔,最难就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可能会对其造成影响。”王鹏倒了一杯水,解释道,“0.2 mm/s大概就是一辆重型卡车从身边开过,人没有体感,这杯水也看不到晃动。”

要想达到这一振动控制标准,实非易事。

“盾构机断面很大,在177平方米左右,刀片在切削岩层的时候,势必会产生大的振动。”王鹏介绍,除了这一因素,盾构穿越白塔段中风化石英砂岩的硬度也是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一道难关。

石英含量95%,表示这里的岩层很硬。“相当于是家里使用的磨刀石,盾构的刀片要去切碎磨刀石,产生的振动大,对刀片的损耗也很大,得用高达102.8MPa(兆帕)的压力参数去应对。”王鹏说,白塔段平均每掘进2米就要更换1.5把滚刀,“正常情况1把滚刀是能够使用20米的。”

面对施工中的种种难题,中铁隧道局之江路项目将保护控制区宽度设置为100米,同时在距离白塔14米处增加1256孔隔振孔,从而降低盾构机施工振动的传导。

“除了前期措施,我们还在掘进中实时优化推力、扭矩等参数。正常情况下,掘进100米大概是1个月的时间,白塔段我们用了3个月。”根据王鹏的计算,白塔段一天仅能掘进1米。

王鹏还表示,这些因素都是能提前预测的,更难的是外部天气的不稳定性。

时间退回到2023年2月19日凌晨0点34分,王鹏手机里收到了白塔振动预警的短信。同一时间,项目微信群内出现消息,“地面阵风较大,请施工单位暂停掘进”“收到,已暂停”。

这样的情况在掘进的3个月时间里总是发生。“24小时监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收到预警,接收到消息后需要第一时间给现场技术人员发指令,盾构主控室收到指令后会第一时间停止施工,等预警解除再重新启动。”

在经过3个月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接收“警报”后,王鹏的手机终于稍微“安静”了一点。不过,难题还在继续。由于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地处国家5A级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周边环境复杂,接下来,项目部还要面临穿越钱塘江大桥、六和塔、之江大学旧址等难题。

“项目建成后对提升杭州城市能级、打造沿江立体交通路网和水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东段右线预计在5月底,左线预计7月底穿越钱塘江大桥,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全力以赴控制沉降,保护桥梁桩基不受影响。”中铁隧道局之江路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