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上点年纪了,对酒的兴趣没以前那么浓厚,却逐渐对茶有了兴头。

一人喝茶叫饮茶,是一种境界;两个人喝茶叫品茶,是一种雅趣;三个人喝茶叫论茶,是一种茶道。正所谓,一人得闲,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而酒就不同了,一个人喝酒那叫喝寂寞,是一种孤独;得呼朋唤友,几个人坐下来喝那叫喝热闹。

如今满街茶楼茶社,闲暇时不妨约几个“同道”在茶楼暂坐,花点小钱,点新茶、上茶点、观茶汤、闻茶香;气定神闲,可谈风月,可抒情怀,海阔天空,愉悦心情,沉思冥想,边品茶边闲聊,边赏读养眼女茶艺师的美妙茶艺,顿感人生惬意。

上哪喝茶?这也是个头疼问题,原因是如今街市的茶社太多了,要选一个茶味正、环境雅、服务优的茶社还真不容易。爱上茶之后,才发现茶文化博大精深、妙不可言。茶最早起源于中国,饮用的茶叫茗,据史载两晋时我国已有了茶社。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如长江流域叫茶馆,两广地区多称茶楼,京津一带叫茶坊。茶社名字也起得五花八门,有雅有俗,雅的如“浮生若梦”,俗的如“喝好再走”……

我是一个对各种名号感兴趣的人。四五年以前,有朋友邀我喝茶,说茶楼叫“茶语琴韵”。我当时就想,这名字起得妙:茶有茶道,但没听说过茶有茶语。“茶语”难道是说茶、问茶,边喝边讲茶、讲解茶知识、传播茶文化?“琴韵”,莫非是赏茶听琴?犹如观海听涛,那可人的琴师弹奏出悠扬的曲子,在沏茶、闻茶、品茶中,听觉、视觉、味觉美美地享受,沉浸其中,那才叫意蕴无穷。这个意趣可以想象得出,不用玩味。

茶楼中式装修,透着浓浓的古色古香味,博古架上摆放着各式茗饮,或精致或拙朴,或瓶装或盒装,形状各异。墙壁空隙,恰到好处地挂着一幅幅字画,带着幽香的兰花,不失时机地点缀其间。赭红色的木地板与博古架的颜色很搭配,整个气氛既热烈又雅致,古风流韵、香雾袅袅,和以前我去过的几家茶社相比氛围不同,说不上孰好孰劣,只是各人“口味”不同罢了。

茶友齐聚,茶艺师声音轻柔,边沏茶边说:“优雅地生活,应当从‘问茶’开始,从来佳茗如佳人。文人不喝茶,岂不枉读书?”我禁不住笑了,她看着茶具中浮浮沉沉的茶叶接着说:“茶三酒四两人游,喝茶最好三个人喝,喝酒以四人为宜,旅游两人足矣。所谓茶七酒八饭满,意思是茶倒七分,酒斟八分,饭得盛满。因为茶满欺人,端杯烫手。茶桌、茶席也是有讲究的,是以茶艺师的方位来决定的,是动静结合的方位学。喝茶能使人静下来,酒刚好相反,有道是‘千秋大业一壶茶,万丈红尘三杯酒’。茶性与人性相通,茶品与人品结合。从养生角度,绿茶促消化,红茶助睡眠;春饮花茶秋饮青,夏饮绿茶冬饮红,一年四季喝乌龙;饭后茶消食,空腹茶心慌……”五人一起喝着、品着、论着“茶”,除去了酒的兴奋、咖啡的华丽,剩下了纯而淡的茶水香。

茶艺师把雅间门打开,用古筝奏了一曲《高山流水》。我虽不会欣赏古筝,但优雅的古筝声,还是深深吸引了我。听着听着,便神驰千里、物我两忘。再品一口“水中君子”,顿时茶香四溢,一股隐隐的、几乎难以表述的清香袭来,我的精神、身体彻底松弛了,“神”却醒了。接着,她又弹奏了扬琴,一曲《梅花三弄》流畅刚柔的旋律,将梅花的风姿展示出来,既是一种惬意的适应,也是一种悠闲的接受,更是一种宁静的滋养、养心静神的追求。古人拂袖问茶,抚琴吟诗,开启属于自己的雅兴,这氛围也许就是“茶语琴韵”的味道吧。

在家里喝茶,与在茶社喝茶感受自然不同。家里适合独饮,茶社则宜两人以上,度过一段随性而又随缘的安静时光。暂坐喝茶,是捋情绪,是放松身心,是放飞灵魂。人世间的一切美好,都是暂时的,只有暂时坐下来,慢慢品才能感受到。这以后的以后,我成了那茶社的常客。茶艺师虽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都知道我喜欢哪种茶、哪种茶具、哪种茶点,甚至哪个雅间。而我居然有茶瘾,但不打算戒,因为喝茶有益。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我说,一日不喝茶,则心乱如麻。

“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既然重要,何不坐下喝喝茶、提提神,捋捋情绪再走?喝茶有享受的成分,却又不全是为了享受;有解渴的功效,却也不全是为了解渴。人走自然会茶凉,茶香也会散尽,若要问为啥,就是不懂规矩了。将心入茶:茶等的是一个懂它的人,人等的是一杯倾心的茶。你若愿等,茶必不负你。(杨舟平)

推荐内容